摘要: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港口條件十分優越,具有發展港口物流業的得天獨后的區位優勢。建區以來,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盡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寧波、大連港等國內先進港口城市的發展速度相比,明顯存在著較大差距。為此,該區要發揮港口物流業的經濟滲透力和帶動效應,需要著力破解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瓶頸問題。
關鍵詞:泉州市泉港區;港口物流;經濟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F252;F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2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湄州灣南岸,港口條件十分優越,具有億噸大港的潛力,被譽為“中國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是福建省較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肖厝口岸被列為國家一類口岸。自建區16年來,該區以石化產業龍頭基地和湄州灣為依托,堅持“港為城用、城以港興”的思路,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使肖厝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提升,為全區港口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2年初,省政府正式批復了《深化湄洲灣港口管理體制一體化改革方案》,肖厝港被列為湄洲灣港的八大主體港區之一。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湄洲灣港口管理體制一體化改革的機遇與挑戰,全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經濟,這將是泉港區推進“二次創業”、奮力實現“五區同創”“三個率先”發展目標的重要課題。
一、泉港港口物流經濟發展充滿活力
港口吞吐量累地處湄洲灣南岸的泉港區是福建省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交通部規劃建設中的國際中轉港。泉港區港口按主要功能劃分為肖厝作業區、鯉魚尾作業區,肖厝作業區主要承擔集裝箱及煤炭、鐵礦石、糧食等散雜貨物運輸,可建泊位19個,綜合通過能力5935萬噸;鯉魚尾作業區主要承擔原油、成品油、化學品運輸,可建泊位38個,綜合通過能力5080萬噸。港后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792.04公頃。
近年來,該區積極推進湄洲灣南岸主樞紐港建設,在福建聯合石化、國電南埔電廠等大型企業的帶動下,該區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主要集中在大宗原油、煤炭、礦石、糧食、化學品等散雜貨進口以及成品油、石油氣、化工品等石油制品的進出。目前,全區已建成千噸級以上泊位1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9個(富源碼頭、肖厝作業區5-10#泊位等9個泊位正在建設),港口年吞吐量4124萬噸,海關關稅收入近100億元,占泉州關稅的82%。計劃完成1.75億噸,完成海關關稅534.7億元、占泉州關區90%。建成進港鐵路1條,成為適合各種貨物特別是能源物資運輸的綜合性港口。全區共有水路運輸企業3家,水路運輸服務企業14家,擁有海運船舶19艘39224總噸/46435.2載重噸。今年一季度,全區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023.48萬噸,其中油類737.95萬噸、液化氣24.30萬噸、散裝化學品96.20萬噸、煤炭122.97萬噸。凸顯了其在福建港口物流體系建設中走前列、挑大梁的責任和作為。
港口的建設帶動了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業的迅速崛起,拉動地方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目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已引進福建南埔電廠、福海糧油、沃爾瑪福建鞋業物流中心、新世紀糧油等13個臨港工業項目,初步形成了能源、液體化工、糧油食品等臨港產業。重交瀝青、福海糧油(二期)、環氧乙烷等“大進大出”型臨港工業項目正在積極籌建中。今年1-4月,該區臨港工業累計入庫各項地方稅費8811萬元,同比增長14.2%,使泉港當之無愧地成為福建省最為集聚、最具發展潛力和后勁的區域。
二、泉港港口物流經濟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
泉港港口物流經濟發展雖然存在諸多的機遇,并且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等,但是對照寧波、大連港等國內先進港口城市的發展速度,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建設成為福建乃至東南亞重要樞紐港和石化港口物流中心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港口基礎設施配套滯后
由于港區規劃、行政隸屬、資金困難等原因,目前泉港區進港鐵路、公路等級低、數量少,碼頭設施不盡完備,集疏運體系效率不高,港口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港區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吸引貨源不足,港口后方陸域腹地面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倉儲、物流的縱深發展,影響了港口規模優勢的進一步形成,影響了港口的規模經濟、規模效益的發揮。
2.港口運輸規模體量小
受現代物流技術應用限制和周邊地區產業結構及港口發展的影響,泉港區的碼頭與省內其他港口同質化競爭激烈。同時,受洋嶼片區液體化工庫容規模較小和本地化工產品較為單一的限制,液體化工產品雙向流動至今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港口的發展受到限制。
3.港口物流資源整合程度低
部分碼頭泊位為業主自用碼頭,專業性較強,利用率不高,無法提供公共服務。港口集疏運體系還夠不完善,海、陸、空、鐵多式聯運未能有效發揮作用。第三方物流企業較少,不能提供高效的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大多數進出口物流業務被福州、廈門等地的物流企業或貨代公司承接,貨源流失嚴重。
三、泉港港口物流經濟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從某種意義上說,泉港經濟實質上就是港口經濟。如果離開了港口,泉港經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了。所以,泉港要為經濟騰飛插上強硬的翅膀,必須把港口作為核心戰略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動力源和經濟騰飛的基石,堅持“城以港興,港以城榮”,使港口成為拉動泉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當前,擺在泉港面前的是,要出重拳、下猛藥破解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瓶頸問題,使港口優勢、潛力和后勁的源泉充分涌流。
1.進一步明晰功能定位
按照碼頭、庫區、加工、貿易一體化的發展方針,將泉港區肖厝港區定位為集液體化工品、散貨、集裝箱于一體,涵蓋原油、成品油、化工品、散貨、糧油、煤炭、集裝箱等專業化、多功能碼頭群,著力建設成為泉州億噸大港的支撐港區、海西石化物流中心;將肖厝港區作為大陸首批對臺直航點,發揮與臺灣直航優勢,形成集燃料油、成品油、塑膠、塑料、紡織等石化產品批發、零售、倉儲為一體的大型集散交易地,為兩岸石化行業提供化學產品交易、倉儲、物流等綜合性服務,成為海峽兩岸重要的貨物中轉地。
2.進一步完善港區配套設施
改造提升漳泉肖鐵路,做好疏港路延伸線等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港鐵聯運”,提升港區集疏能力,構筑對外連接通道。加快洋嶼岸線公共管廊工程和變電站建設,改善港區基礎配套條件。完成“三大海事工程”建設,構建港區安全保障體系。抓住福建自貿區戰略和“一路一帶”建設機遇,向上申請建設保稅港區,集聚一批保稅物流配送中心,優化物流空間布局,整合規劃港口資源,推動肖厝港區成為湄洲灣南岸主樞紐港。完善港口安全、環保和應急保障體系,加快建設主航道,改善航道錨地設施,推進港口裝卸搬運設備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現代化。
3.進一步加快碼頭泊位建設
加快編制港口物流總規和詳規,大力發展專業性的散貨碼頭,加快發展集裝箱碼頭。主動融入湄洲灣港口管理體制一體化,積極配合做好港口資源的整合、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已建成的9座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的功能,建成湄洲灣港肖厝作業區5-10#深水泊位、福煤5萬噸集裝箱多功能碼頭、福訊碼頭、方通5萬噸石化倉儲、富源石化倉儲等碼頭,加快14#泊位、鴻基瀝青碼頭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步伐,推動湄洲灣南岸主樞紐港形成規模效益,形成以油氣化工儲運為特色、以深水泊位碼頭為主體、配套設施基本完善、功能比較齊全的碼頭泊位群。加快生活岸線開發,建設泉港對臺貿易碼頭、峰尾漁業碼頭等,開展公用碼頭的招商和建設。
4.進一步推動臨港經濟發展
積極推進福海二期30萬噸/年面粉加工等一批“大進大出”型臨港工業項目建設,以重大臨港工業項目帶動臨港產業集群的崛起。著力打造東南沿海能源基地,緊緊依托煉化一體化、油品碼頭、倉儲區,力爭建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完成國電二期項目、石化工業區大型煤氣化石化、海上及陸上風電、LNG燃氣等項目建設,努力建成我省大型煤電基地和泉州電網的主電源。完成海洋功能區域的調整、峰尾半島崢嶸圍墾工程的建設,對沙格、洋嶼整個片區進行臨港物流園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努力形成具備庫存、保管、冷藏、包裝、加工、裝卸、運輸、配送等功能的臨港物流基地。
5.進一步加大港口物流業扶持力度
重點發展油品、液化氣、化學品、散貨運輸;開辟近遠洋集裝箱班輪運輸,支持貨運企業向大型化、廂式化、專用化、社會化方向調整,優化運力結構。發揮物流同業公會作用,扶優扶強物流龍頭企業,培育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物流企業,引導物流企業向沙格片區、洋嶼片區、前黃站前區集中,發展城市一體化配送網絡。扶持發展一批以液體化工品、石化設備等為重點的專業批發市場,規劃建設福建海西物流中心暨福建海西石化專業市場、連接中西部的區域物流中心,為石化行業提供化學產品交易、倉儲、物流等綜合性服務,在更高層次上推進石化產業、港口物流、城區建設三大集聚。加強與大型航運公司、物流公司和配送中心的聯系,提升整個港口物流層次和水平。
作者簡介:柯江琴(1976-),女,福建泉州人,大學本科,泉州仰恩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學士學位,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與企業家素質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