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強
摘 要 本文圍繞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筆者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對今后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辦學模式提供一些理論建議。
關鍵詞 計算機 應用型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在計算機人才方面的需求量也逐漸升高。而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點場所,它需要肩負為社會輸出優秀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我國高校教育中的計算機領域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實際教學與現實脫軌、教材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等。高校應盡快提高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度,加強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人才培養模式對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深刻地影響著高校教學質量。在本文中,筆者主要針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筆者自己的見解。
1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1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1.1.1以人為本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抹殺學生獨有的個性特征。因此以人為本是其中的核心理念,高校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構建各種人才培養模式,為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打好基礎。
1.1.2智能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數據正呈現著爆發式增長趨勢,學生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必須提高智能化水平,這樣才能確保知識的豐富性。只有掌握了豐富扎實的基本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實現融會貫通。因此高校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也應結合使用智能教育方式,這也是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初衷。
1.1.3綜合教育
在信息社會當中,學科知識將會呈現出高度分化的變化趨勢,并在一定程度上進入高度集合階段。綜合教育理念中重點強調的內容為學科交義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對于人才知識、素質以及能量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這也是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1.1.4開放教育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下,高校人才培養逐漸朝著經濟與社會前線邁進,同時站在了國際競爭以及交流的最前端。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高校必須堅持開放式教育理念,將自己的校門朝世界范圍敞開,不斷地吸納更多現今的知識與理念,提升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綜合性。
1.2改變傳統教育理念
在新時代中,我們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標準來衡量人才水平以及質量,應樹立一套能夠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多元化質量衡量標準,使用知識、能力以及素質三者來共同協助高校人才的培養以及發展。具體要求如下:
1.2.1學習能力
在這個知識與信息不斷膨脹的現代化社會中,要想時刻走在時代的前端,就必須掌握良好的學習能力,同時具備主動的學習意識,這樣才能夠不被社會所淘汰。
1.2.2創新能力
對于高校來說,要想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至少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1)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基礎;(2)必須培養學生自主的創新理念。
1.3優化課程體系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體系是其中核心的框架,課程體系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會直接影響著高校輸出人才的質量,所以說高校課程他體系的優化是目前高校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的難點工作。
課程結構模式是課程體系中的核心部分,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是人才目標的內化結果,學生只要滿足了課程要求,那就意味著也達到了培養目標,所以說課程模式是支持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將人才培養模式徹底地貫徹到課程模式當中,根據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的具體要求來指導課程模式的革新。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依托于高校辦學宗旨來進行,同時有所側重,不僅需要具有面向學科的課程結構模式,同時也要設計面向崗位的課程結構模式。
教學內容也是一種課程體系范疇中的部分,它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性;(2)教學內容的深刻性;(3)教學內容的前瞻性。除此之外,教學內容還需要充分體現在這一領域中的研究成果。教學內容中的合理性、深刻性以及前瞻性必須同時存在,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選擇教學內容以及實踐內容的過程中應將它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1.4產學研合作辦學
產學研合作辦學是一種將企業、學校以及科研室聯合在一起共同進行辦學的方式,在這種辦學模式當中,能夠實現理論教學以及實踐練習的有效結合,在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這是一種與社會發展規律相適應的辦學模式,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是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產學研合作辦學方式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形式來實現:高校與企業共同合作開設教學實踐基地,為學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高校與地方性行業專家共同構建專業教育指導與評價小組,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進行介入性指導;邀請專家學者來校任教或定期開展學術性專業講座。
1.5構建“雙師型”高素質教師隊伍
在現代化社會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必須滿足高素質、雙師等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模塊的不斷綜合化以及集中化這一環境下,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要想確保計算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國家職業標準相接軌,就必須得到“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支持。
2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2.1與發展需求相匹配,完善培養方案
為了能夠進一步滿足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需求,高校不僅需要對社會以及企業的計算機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制定專門的計算機人才培養計劃,充分體現出課程體系的前瞻性以及科學性,從最基本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上來落實計算機學科的發展需求。此外,還應提高對實踐的重視度,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過程中不斷進步。針對每一項專業課程,不僅要設置基本的理論課程,同時也要配合設置實驗課程,在此過程中采用導師制進行教學,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指導。
2.2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在校內開設各種計算機技術應用相關的知識講座,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從校外聘請行業專家來校開展計算機技術教學,豐富學生計算機專業相關知識,提升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學習興趣。
建立并完善《計算機專業學生技能培養指導手冊》,按照年級以及知識類型向計算機專業學生講述計算機就業必備的社會技能,同時不斷向學生講解各種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情況,在完善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積極組織各種課外科技活動,設立各種科研團隊共同致力于計算機技術的研發與探究,開展各種計算機組裝競賽、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等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2.3重視學生能力培養,關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高校必須密切關注市場方向以及需求,充分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利用好現有的資源,與企業之間進行共同辦學。具體可運用企業資源建立實習訓練基地,通過完成項目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此外,高校還可邀請企業針對實訓畢業生開設各類就業培訓班,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計算機學生的就業成功率。我校計算機學院在近幾年相繼與國內外各大知名企業開展聯合辦學活動,共同建設校企實習基地,并制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得到了顯著的效果。
2.4強化教師綜合水平,加大師資隊伍構建力度
我們在不斷強調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過程中,還應通過具體的措施加以落實,例如針對計算機專業教師開展雙師型培訓,積極掌握行業動態,使計算機專業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得到不斷強化。同時還應致力于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內容、教學技巧、實驗內容等方面不斷探究,構建一個綜合型較強的師資隊伍,為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更進一步的保障。
我校計算機學院為了能夠使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特制訂了相應的教師培養計劃,定期安排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學習,同時選擇了一批較為優秀的教師前往國外進行深造,這一舉措大大地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識的更新。實現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2.5強化人才培養質量,關注人才培養過程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結合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具體如下。
(1)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計算機學科是一種充滿實踐性的學科類型,因此缺少實踐的計算機教學是不完整的,無法真正滿足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兩者并駕齊驅,共同促進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應實現課內技能與課外技能的結合。對于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學生來說,他們一畢業就能夠在崗位上進行工作,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前提是在畢業前能夠熟練掌握各種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能以及操作。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僅僅依靠課堂的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結合一定的課外技能學習才能達成。
(3)應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結合。計算機專業具有非常強的實踐需求,且計算機專業的辦學目標就在于培養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計算機技術又是一種更新非常快的學科,學校教學內容的的更新很難完全跟上計算機技術更新的步伐。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加大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企業所提供的資源來實時掌握計算機技術動態,使學生的計算機知識也能夠實現同步更新。
我院針對大四學生制定了企業頂崗實習模式,任何一名處于企業實習期間的學生都可以以員工的身份進入企業進行工作,企業也可以完全按照內部員工管理模式來要求學生。這種辦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崗前培訓機會,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能夠切實地體驗到企業工作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企業的人才需求,從中找出自己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制定自我完善計劃。這種辦學模式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擇業提供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中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高校必須圍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操作。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發展,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也需要隨著發生變化,學校必須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不斷改進自身辦學模式,為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志泊,張海燕,王春玲,趙方,王建新.以程序設計與軟件開發能力為主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5,07:94-98.
[2] 藺永政,周勁,董吉文.地方院校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1,01:9-15.
[3] 李文敬,廖偉志,元昌安.地方高師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2,14:36-39.
[4] 吳光鳳,朱有才,唐智英,陶汝虛.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為例[J]. 科技資訊,2016,23:14+21.
[5] 王順利,梁政,張云云.“按類教學,分段培養”——高職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