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湛金鎖
摘 要:首都機場高速路被譽為“國門第一路”。養護管理的重點是景觀帶內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同時努力減少生長環境、人為因素對養護效果的影響,提倡加大養護投入力度。只有協調發展,才能蠃得林帶獨特的視覺資源和良好的景觀效益。
關鍵詞:機場高速;綠化景觀帶;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22-02
首都機場高速路是從首都國際機場進入北京的“第一印象”,被譽為“國門第一路”。因此,機場高速路兩側的綠化景觀就顯得尤為重要。首都機場高速路綠化帶是北京綠地系統規劃結構中十條楔形綠地中的一條,是北京東北方向的一條重要楔形綠地,是將北京城市中心區與東北方向的綠色屏障有機聯系的重要綠色廊道。經過多年不斷地改造提升,終于形成了如今植物種類多樣,景觀有設計感、有意境、有內涵的人文綠化景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綠化帶的植物養護管理工作要求相對較高,病蟲害防治是養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機場高速路兩側綠化景觀帶的現狀及形成
1.1 現狀 機場高速路兩側綠地面積約399hm2,全程19.5km,共有8個高速出口。由二環東直門橋向東北方向延伸,大部分路段與北京地鐵機場線重疊,綠地寬度達到150m左右,現有喬木13萬余株。
1.2 形成 1992年,機場路綠化工程開始建設,建設形成以楊林為主的高速路綠化景觀帶。經1996年、1998和1999年的小范圍改造,形成了以楊林為主,有花灌木和常綠樹相稱的景觀。2007年,為迎接奧運,機場高速路綠化整治改造工程開工,增加了常綠樹和花灌木的栽植數量,并新增了一些其他品種的落葉喬木,形成了多種類、多品種的生態景觀效果,避免了單一楊樹景觀乏味,容易導致病蟲害爆發的局面。2017年,樹木經過盡20a的生長,機場高速兩側綠化已成規模,但一些樹木老化的現象也日益突出,為迎接“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機場高速綠化景觀急需再次改善,經眾人艱苦努力,終呈現出現在的宜人景觀。
2 綠化景觀帶內主要病蟲害的種類、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
機場高速路景觀帶雖經改善形成如今多種植物共存的生態景觀,但由于綠化面積較大,仍是以楊林為主的林帶結構,其病蟲害防治還應以楊林為重點。
2.1 美國白蛾
2.1.1 危害特點 美國白蛾的危害力極強,對景觀帶的危害始發于2005年10月,因楊林大道中美國白蛾喜食的樹種(如桑樹Morus alba、毛白楊Populus tomentosa、柳樹Salix babylonica、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絨毛白蠟Fraxinus velutina、榆樹Ulmus pμmil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柿樹Diospy kaki、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i等20種植物)總株數約占樹種總數的85%,如控制不當極易爆發,造成整片林木被吃光的慘狀。
2.1.2 發生規律 美國白蛾每年發生2次。4—5月份發生的是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第一代幼蟲一般6月份開始危害,發生量較小。7月下旬至8月份第二代幼蟲開始進行危害,9—10月第二、三代幼蟲危害量逐步減少,二三代幼蟲發生期內有世代重疊現象。進入11月份美國白蛾基本停止危害。
2.1.3 防治方法 美國白蛾的防治重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全面加強聯防聯治。采用仿生藥劑、生物防治、植物性殺蟲劑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采取辦法防治。采用飛機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蟲口密度,壓縮發生面積,在科學用藥的同時,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
2.2 春尺蠖
2.2.1 危害特點 春尺蠖對林帶構成大面積為害從2001年春季開始,當年造成了一定的景觀損失。
2.2.2 發生規律 春尺蠖幼蟲體態有3種顏色,分別是黃色、黃褐色和綠色,于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毛白楊展葉時,開始在嫩葉上取食為害,4月下旬為害最重。幼蟲期歷時30d左右,主要為害楊、柳、國槐、海棠等樹種。
2.2.3 防治方法 20世紀90年代栽植的毛白楊許多為散點設計,藥車開不進去,經多年生長,林帶內楊林現在已長到30~40m高,普通藥車噴灑藥液很難夠到頂部,只能防護到樹的中下部。應結合飛機防治于每年4月上旬進行飛防噴施除蟲脲或滅幼脲1號彌補藥車的不足。
2.3 楊柳紅蜘株
2.3.1 危害特點 紅蜘蛛主要危害葉片背部,造成葉片穿孔至提前脫落。
2.3.2 發生規律 楊柳紅蜘蛛也是景觀帶常見蟲害,尤其在6、7月份干旱、少雨、高溫的天氣里,紅蜘蛛極易大暴發,多在7月份形成焦葉。其主要以雌螨和卵越冬,翌年4、5月份,孤雌生殖產下個體,再與個體中的雄性交配進行兩性繁殖。但其具怕強降雨沖刷和持續的低溫天氣,這樣的天氣不利于紅蜘蛛的擴散和繁殖。
2.3.3 防治方法 楊柳紅蜘蛛的防治宜選在5月底6月初,首先使用5%的尼索朗乳油1500倍進行防治,其具有強殺卵和若螨特性;隔10d左右再進行第二次防治,宜用克螨特2000倍液防,其防若螨和成螨防治效果較好。防治過程中注意保護它的天敵,如捕食螨、飄蟲、草齡、小花蝽等。
2.4 楊梢葉甲 楊梢葉甲也是危害毛白楊的常見害蟲,亦為害柳樹和梨樹。此蟲的成蟲食害寄主植物的幼苗或新梢,殘食梢部、葉柄、葉片,造成禿梢。成蟲一般在5月間出現,5、6月上旬為害盛期,6、7月間隨氣溫升高,成蟲多集中在林木的樹冠或林叢中,白天活動,有假死性。卵產于土中,幼蟲孵化后,在土中食害植物的幼根,此蟲在北京很少聽到報道,但其具有遷飛的習性。現在其在機場高速路兩側的毛白楊上為害,從2002年始,于毛白楊上的為害已經形成,現在為害越來越大,每到6、7月份氣溫升高時,此時林帶內會出現大量落葉,多將葉柄咬斷。防治可采用觸殺能力較強的2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效果很好。
2.5 毛白楊褐斑病 毛白楊褐斑病是高速路兩側毛白楊上常見的一種病害,以子實體和菌絲在落葉上過冬。其發生發展主要與氣候條件,土壤水分、自身狀況、立地條件等生態因子有著密切關系,一旦1~2個因子滿足了病害發生的條件,極易使其病害大流行,造成毛白楊早期落葉。病菌主要在毛白楊展葉后開始侵染,發病初期在葉片表面出現黃褐色小點,逐漸擴大,到后期病斑中心變為灰褐色,上生有黑點,黑點破裂后,放出分子孢子,經風吹到其它葉片上,進行再侵染,以7、8月發病最重,病斑多相連成片,9月常造成樹葉焦枯而脫落,形成早期落葉。由于林帶內的毛白楊過密,往住濕度較高時,發病較重。所以要加強植保預防工作,分地段安排植保調查人員,力爭將病蟲害控制在初發期。防治時期6—9月份,可采用500倍代森錳鋅與百菌清混合液,或甲基托布津700倍液防治。
3 生長環境、人為因素、養護投入等因素的影響
3.1 生長環境的影響 近些年,北京的氣候異常,高溫、多旱、少雨、地下水位過度開采,使得地下水位急劇下降。這樣不利于毛白楊的健康生長,它們對環境的改變不適應,而生長不良,其抗性減弱,極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特別是2000年以來的連續干旱,嚴重影響了樹木的春季正常生長,在林帶部分地段出現了小葉楊現象,即毛白楊展葉后,葉片與正常葉片相比過小,遠觀好象被蟲子吃花了一樣。分析原因,主要是地下土壤土質較差,地下水位下降,植株生長過快等多種原因綜合造成了植株的生理性缺水。及時補水補肥后,再結合冬季的修剪工作,來年觀察小葉現象有所緩解。
3.2 人為因素的影響 人的不良活動對毛白楊的生長很是不利。過去高速路兩側的廣告牌子很是醒目,但大部分廣告牌子周圍的毛白楊被不講科學依據的人砍伐、破壞,有些被攔腰砍斷,有些將樹冠摘掉,高速路上觀看很是難看,仿佛一根根木頭樁子立在那里,僅留有幾個枝條,有一些已經從頂部開始往下死亡。隨著高速路兩側綠化景觀的提升,將斷頭的毛白楊等給予了去除,也種植一些其他樹種,但這種破壞綠化景觀的行為,全社會應予以唾棄。
3.3 養護投入的影響 為了保證高速路綠化帶獨特的視覺資源和良好的景觀效益,養護投入需要逐年增加,主要用于購買新的養護機械,對現有機械設備更新、購買新型農藥和一些新技術試驗等。現有養護人員分地點分地塊,實行固定人員的養護管理辦法,這樣便于養護人員總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高效的養護措施,提升養護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毛白楊健康生長,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提高林木抗病抗蟲的能力。同時做好蟲情的預測預報工作,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做好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
4 問題與思考
加大對綠地內以毛白楊為主的人工林帶進行調整樹種的工作,結合楊柳飛絮的治理工作,逐年更換老齡樹木;理密植,提高林帶的復雜生境,改善由于單一品種林木而引發大規模暴發病蟲害的隱患。
參考文獻
[1]趙懷謙,楊志華,等.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4.
[2]楊志華.論園林植物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C].北方環境植物病蟲害發生動態及防治策略學術研討會,199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