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體育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的課程。學校體育教學要革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考試評價制度,發揮其對增強青少年體質的積極導向作用。
關鍵詞: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方法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48
一、問題提出
自2001年全國實行教育改革以來,學校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中包括體育教學。如今的體育課程在基本理念、教學方式方法、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實踐上都有顯著進步,但學校體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體現素質教育還有一定差距。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惑,如對學校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形式單一、評價的內容不夠具體等。
在研究領域,學者們對于體育課程改革持有不同意見,但在某些方面的觀點是一致的,如體育課程評價改革應處理好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關系等。
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總結經驗,對體育課程評價進行創新,設計出合理、完善的體育課程評價方法與手段。
二、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與方法
(一)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創新
體育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的課程。傳統的體育課程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是以硬性指標為主,如身體素質、技能、技術等。這種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因此,將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行為和心理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顯得十分重要。新體育課程與傳統的體育課程在體育知識和技能、健康知識和方法的結合上存在不足之處,應將體育技能和身體鍛煉作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把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及行為規范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針對上述分析,在評價上應硬性指標與軟性指標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總結提煉出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二)成績評定方法的創新
1.體能項目與球類項目評定模式
全面、客觀、公正是考核體育成績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必須基于當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體能類與技能類項目的特點,總結出對學生技術評價的簡易方法,便于教師在評價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評價。如表2所示:
2.難美類與技能類項目評定模式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針對難美類與技能類項目中的特點總結出一套評價模式——“三級評定方法”,即個人、小組和教師三者共同參與學生成績評價,這也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評價,避免教師的主觀性評價。各評分比如表3所示:
首先對考試保存影像資料,而后學生個體、學習小組根據影像資料,按考核標準分別打分,同時任課教師也對學生進行評價,三者評價結果按比重折合為學生的成績。這種方法降低了教師的主觀性評價,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3.采用“相對技能評價”模式進行評價
在體育課程評價時,可采取“相對技能評價”的模式,并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首先根據學生實際技能水平按好、中、差進行分組,如有的學生在課前掌握了相關知識或有一定的基礎,將這部分學生分成一組。然后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在期末評價時基于原有學習水平對其技能的提高部分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設置自己的努力目標,循序漸進地提高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優秀品質。
4.結合學生課外體育參與情況對體育課程進行評價
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平臺,體育課程最終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將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作為其成績評定的因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課外體育活動類型可以是學校運動會、各種體育協會或社團的體育活動、體育賽事等。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學生對體育相關能力的認同感增加,體育知識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體育課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外體育活動中。
三、結語
素質教育與終身體育強調的是體育課程評價的教育性和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為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所服務。總的來說,在體育課程評價方面要建立起以“身體健康與身心健康”作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加快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考試評價制度,發揮其對增強青少年體質的積極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佳茵.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科教導刊,2012(29):202.
[2] 曹永躍.試論以健康為本的創新型體育教學[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