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莉
【摘 要】目前,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已經脫離了傳統教學的限制,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思維以及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針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問題導入法引入初中數學授課當中的意義、具體應用的策略給出了具體的分析,以便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進行更好的鍛煉和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研究 問題導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9
目前,各個學校對于教育的改革問題非常重視,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初中數學的日常授課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對問題導入法進行應用,便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手段,通過創建教學情境,設置相關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對于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其關鍵點在于,指導和啟發是教學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將學習的效果進行提升,實現數學授課的目標。
一、問題導入法引入初中數學授課當中的意義
數學知識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和綜合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需要牢固的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更要學會對知識的應用,使其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對學生有所幫助,從而鍛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問題進行發現的能力,遇到問題時愿意主動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會有非常大的提升[1]。對該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即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提升,使其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真實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借助某一個問題的提出,導入需要學習的知識,喚起學生的興起,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對于該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當中。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設置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有效的應用,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對問題的設置。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注意設置問題的科學合理性,緊緊圍繞當堂課需要講授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能力水平,有層次有條理的進行設計。此外,對于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以便學生能夠在問題中清晰該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難點。同時,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問題打造情境,將問題與實際應用進行結合,推進學生對其的理解。總之,對于問題的設置,可以依照真實的授課情況進行轉化,但對于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具有思維價值。
例如:在北師大版《認識三角形》學習中,教師應用問題導入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授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幅生活場景圖片,讓學生們找一找圖片中有哪些地方是三角形的。這樣,學生會非常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當中,認真的找尋圖片當中的三角形。這一教學步驟,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學生會感受到所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聯系,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創設良好的開端[2]。之后,教師要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對三角形主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可以提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試著歸納和總結一下三角形的定義。學生對會三角形的特征進行觀察,大概總結出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依次進行連接所呈現的圖像為三角形。這一問題的設置,引導了學生向三角形的概念方向進行思考,不但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能力,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之后的教學逐步應用導入法,使學生清晰該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
在將該教學手段應用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怎樣進行引導是教學當中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在真實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不斷的進行探究。首先,教師要對需要講述的數學知識,有非常全面并且細致的了解;其次,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將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提出問題存在的關聯進行提點,以便學生從正確的思考方向對問題加以思考,從而更快的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后,在思考完成之后,學生要獨立將問題的求決過程完成,有益于學生鞏固相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探索全等等三角形的條件》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課程導入[3]。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這樣的場景,班級里要開班會,可以怎樣才能使所有的小旗子大小和形狀都完全相等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向數學問題進行轉化,思考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已知三角形全等。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鼓勵,將自己的方法大膽的提出來,引導學生對每個方案當中的相同特征進行分析:都是相利用三角形的邊和角畫出一個全等的三角形,其中不同之處在于條件的個數不同。這時學生便會主動思考兩個全等三角形到底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明確這堂課對問題進行探究的方向。接著,結合學生的想法,可以提出:作一個三角形與一直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幾個條件?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會充分的應用已經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列舉反例證明已知一個或者兩個條件并不能得出全等三角形,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已知三角形當中的任意三條邊,就能得到全等三角形呢?該教學步驟,可以過渡到讓學生思考,已知三個條件作為三角形,有幾種可能的情況?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逐步歸納并且總結出可能的情況:三邊、三角、兩角一邊或者兩邊一角。隨著問題的設置,學生會逐步對知識明朗,教師在之后指導學生動手進行實踐,學生很快便會掌握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教學質量會有明顯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對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問題的設置,使學生漸漸清晰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升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數學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該種教學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使其具體應用更能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完成教學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109
[2]柴超.淺談“問題導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27:156
[3]曹文營.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