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淳
摘要: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閱讀教學;培養興趣;教學設計;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48-01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兩面。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教學則是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它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著重大的影響。可見,要想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抓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筆者就自己的點滴探索淺談一些看法。
1.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夠自覺地投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激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幾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以故事情節吸引學生。學生對小說一類課文比較感興趣,但有些長篇小說的節選,情節比較簡單,如《魯濱遜漂流記》如果讓學生讀課文,肯定枯燥無味。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講節選前的一部分,那么后面的故事將如何發展呢?這樣就既引起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又欣賞了故事。
②采用情境教學法。例如在教巴金的《繁星》一文時,先通過多媒體投影,將多種攝有繁星的圖片再現給學生看,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情境法尤其適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得到美好享受。
③從耐人尋味的題目入手。教說明文《死海不死》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板書課題后向學生提出一串問題:死海在哪里?為什么叫它死海?又為什么說它不死?是什么原因使這個海有這樣的特征?“死海”又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讀讀講講,從文中尋找答案,這樣,學生注意力始終比較集中,學習效果也就比較好了。
④讓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初二學生,對講故事很感興趣,因此在教《皇帝的新裝》類童話時,就采用這一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另外,教詩歌、散文或以對話為主的小說,比如《變色龍》,就讓學生表情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課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
4.指導學生選擇好課外閱讀書籍,給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書
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結合課堂閱讀教學,選擇合適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要求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運用到課外書中去,這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總之,要走出農村中學閱讀教學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要提高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更多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注定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正確閱讀的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