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炳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是將以往學生單一的學習轉變為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提倡相互之間的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結合合作學習的意義、基本模式以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究合作學習在教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140-01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1.合作學習的意義和形式
合作學習是學習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形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分組,有明確的分工和學習目標。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掌握知識。合作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合作探究能力和社會情感。合作學習一般分為小組合作學習和團隊合作學習兩種。在孟照彬倡導的MS-EEPO有效教育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有效教育的靈魂。學習小組一般是2~6人為一組,在課堂上利用教室資源明確分工,互相關注、傾聽,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團隊合作學習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更為高級的學習組織形態,一組至少有8人。每個團隊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要有標志(即隊名)、口號、共同目標、角色分工。團隊合作學習要達到三個“一”,即通過合作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共同分享一個成果。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的創設要生動有趣、具有目的性,既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能夠順利切入到課堂的主題上來。在教學中,情境要為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做鋪墊,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上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探索的欲望,從而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索、主動參與。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從A地到B地的距離是720千米,一輛汽車從A地出發,以50千米/時的速度向前行駛,那么汽車行駛的時間t小時和距B地的距離S千米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S=-50t+720。小玲為了給希望工程捐款,準備每月存款10元,那么小玲存款的月份數x與小玲的存款數y元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y=10x。這兩個問題不是很難,學生很快就將答案寫了出來。簡單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建立函數思維。通過問題情境的建立,直接揭示了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對一次函數進行理解和談論,為接下來的合作學習做好鋪墊,對一次函數的概念和運用有了清晰的認識,建立了學生對新內容學習的熱情。
3.合作學習的策略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精選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如有探究性的、開放性的、有合作價值的、要依靠集體智慧才能完成的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一些過于簡單的問題和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不適合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例如,教學《不等式組的解法》時,我先讓學生看教材內容,歸納課本中不等式組的知識點,然后同桌之間交流。再從“不等式組的解集”知識點為關鍵點構建平臺,預設有4個向度(4種類型解法)。我把學生分為6人組學習,分組之前,先布置學習任務:(1)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歸納寫在答卡上。(2)歸納解不等式有哪幾種類型?解題的步驟怎樣?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各組完成學習任務后進行小組展示,全班分享,最后教師點評。為了檢驗小組學習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流程性地檢測或學生之間互相檢測以達到學習目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后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所以合作之前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合作學習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獨特的見解。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選出一道證明題,預測有五種證明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單元組討論交流,再通過合作匯總,大多數小組達到掌握2~3個向度(證明方法),最后通過教師點撥達到5個向度,從多個向度強化了平行四邊形的證明方法。
4.以生為本確保學生的優化合作
學生要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積極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合作學習中,有些學生不愿配合進行合作學習,也有學生比較內向,不愿意交流。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點撥,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優化學生的合作。
總之,新的時代是一個合作競爭、實現共贏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緊跟時代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探索合作學習模式,靈活地應對小組合作中的各種情況,確保課堂能夠高質、高效,實現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合作學習在課堂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J].中學數學教育,2006(24).
[2] 孫曉.數學課程標準解[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