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貴
摘要:素質教育下,中專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化的,多維度的,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發展而設計課堂教學。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教學經驗,探究了中專美術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問題,希望能推動中專美術課堂教學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中專美術;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新形勢下,中專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應該發生一定的變化,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中專美術課堂應該突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美術課程的教學不在于傳授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理解和運用了多少知識,它是實踐性的應用學科,為此,中專美術教師應該立足本地區實際,充分的考慮學情,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思維,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深度發展和全面發展。
一、與時俱進,巧用信息技術開展審美教學
隨著教學媒介的變化,多媒體開始應用到中專美術課堂的教學中來,為此,中專美術教師可以與時俱進,巧用信息技術開展審美教學。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集科學技術于一身,實現了文字、圖畫和視頻的同步出現,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極為明顯,可以說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在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現了教學模式的更新,改變了以往那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實現了中專美術知識的動態化、直觀化和形象化,從而增大教學容量,極大地滿足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和需要,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視聽效果、快捷開放的信息資源和互動的教學功能等特點,為培養探究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推動美術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于一些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把理論化的作品和靜止的美術大作轉化為動態化的美術審美和鑒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鑒賞難度,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呈現和演繹,能夠使美術作品更加生動和形象,幫助學生對其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夠較快接受所學內容,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積極性。尤其是有些美術作品,創作年代距今相差甚遠,當時社會背景和思想潮流和當今社會截然不同,即使是處于同一時代,對于有些西方美術作品來說,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在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學習起來難度很大,更不提進行有效審美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呈現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當時人們的想法觀念進行理性認識,在了解了創作背景的前提下再去接觸藝術作品,使學生對這些作品感到不再那么陌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斷思考和探究,激發自身的審美潛力,對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審美練習。例如,以《蒙娜麗莎》為例,《蒙娜麗莎》這一作品的點睛之筆就在于那似笑非笑的一抹微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放大處理,讓學生對此產生聯想,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二、優化教學設計,豐富美術審美的講授內容
在以往的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學內容往往圍繞著教材而展開,教學設計往往圍繞著某些知識目標而展開,顯得美術教學有些單一。多媒體技術在中專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容,使得美術教學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擴充。在中專階段,學校通過設置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繪畫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為今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要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擴大學生的審美空間,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作品賞析能力。最后,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只有學生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三、創新教學思維,實施開放性教學
對于中專美術課堂的教學來說,要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創新教學思維,充分的考慮到學情,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和自由選擇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創造力的引導,不能一成不變,要學會融合貫通,實施開放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課堂上,美術教師是指導者和課堂的管理者,但不是課堂的承包者,所以開展開放性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指導之后,再對學生的創作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教師要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同時,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和大自然的聯系。參加這種課外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四、通過閱讀和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專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還處于表面階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還較弱。教師要在閱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賞析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新和美感等,美術作品中色彩的淺重、線條的粗細都直接反映了創作者的情感,要通過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去感受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鼓勵學生發表對作品的看法,鍛煉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交際能力。
五、結語
對于中專美術課堂的教學來說,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和審美意識,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美術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多少美術常識,這樣的教育是應試教育,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新形勢下,要想提升中專美術課堂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與時俱進,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思維,尊重學生,考慮學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審美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樂在其中,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構建輕松活躍的美術課堂氛圍,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明明.中專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06)
[2]李悅.在中專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6(33)
[3]劉雪媛.中專美術欣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湖北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