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軍
摘要:對話式教學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基于新課程對中學化學教學的要求,文章論述了進行對話式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高中化學課程重點介紹了對話式教學的課堂表現形式與課堂操作方式。
關鍵詞:對話;化學教學;表現形式;操作方式
我校是2004年由下面三個農村高中撤并組成,學生的成績基礎比較薄弱,以前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老師講得多,學生參與意識不強,學習缺少主動性。2005年在我校明學圣校長帶領下,我校開始探索“對話式”課堂教學研究。對話式課堂教學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是將師生、生生交互對話作為教學的表征與載體的一種教學活動。傳統教學是一種“獨白教學”,即把教學看作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活動。在傳統教學溝通中,教師缺乏與學生在思維、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交融這種教學上的“單邊主義”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對話”式教學則體現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核心理念,充分滿足師生交流的需要。正如克林伯格所說“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泛意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對話方式,把傳統課堂轉變為師生交流的平臺,是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下面就我們化學組探究“對話式”課堂教學談談“對話式”化學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形式。
一、師生與教材的對話
教師與教材對話就是課前教師鉆研教材,把教材讀懂、讀透悟出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以及教材留給讀者的空白點。找準學生與教材對話的切入點,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更快地走進教材,懂得如何與教材對話,從而培養起他們與教材對話的能力。學生與教材對話指的是學生對教科書及其以外的以教材形式存在的學習材料的閱讀理解。學生與教材對話最能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應鼓勵學生對教材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感受和獨創見解,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多角度、多層次地領悟教材所涵蓋的信息,與編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二、師生的對話
傳統的化學教學,教師一個人從頭講到尾、包辦替代了學生的思考權和話語權,學生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體化了。而在“對話式”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那種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精神性對話交流關系,即“主”一“主”、“你”一“我”的對話關系,雙方之間互相傾聽和表達,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對話中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通過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學生式教師和教師式學生。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不再僅僅被教,也通過對話在教,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生生的對話
“對話式”化學教學十分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化學世界的精彩與美妙。這誠如一位大師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后,每個人則都有兩種思想。
四、師生自我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自我對話是學習者正視自我、透視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的積極過程。“對話式”化學教學中,教師的自我對話內容可以是,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我是否很好的闡釋了課程內容,學生能否在我的闡釋中走向敞亮等等。學生也常與自我對話,我真正理解課程內容了嗎,在這個問題上為什么我和他們的看法不同,我的觀點有哪些需要進一步修正,我該用那種方法去探究等等。師生正是在這樣持續地我對話中,悄無聲息地構建自我、完善自我。化學作為實驗性、實踐性、應用性和發展性很強的自然科學,進行探究實踐、辯證思維、自我反思的空間很大,實行自我對話是可能且必要的。
“對話式”化學課堂教學的操作方式分為課前對話、課中對話以及課后對話。課前對話,教師課前與教材對話,確立課程目標,提出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在《原電池》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解剖一個干電池并作觀察記錄,同時布置以下的對話主題。
(1)談談你對電池的化學原理的認識。
(2)思考一下原電池是如何工作的,它與風力、火力發電有何不同?
(3)原電池的工作壽命由哪些因素決定?
課中對話即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對話,它是課前對話的延伸深化,也是課后對話的基礎,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也是對話教學的關鍵環節。
課后對話是一輪對話教學的終結,又是新一輪對話教學的起點。教師課后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的課堂感受和認知效果。教師課后自我對話,主要是對整堂課的全面反思。學生課后自我對話,反思課堂中師生討論的重要問題,并針對新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去發現新的問題。
我校探索“對話式”課堂教學研究,形成了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得到了江蘇省教學研究室和泰州市教科所的肯定,該模式的課題也成為2007年度第七期江蘇省立項課題。當然今后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完善這一課堂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