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進勇
摘要:鄉鎮是我國最廣泛的民主實踐,文化權益是實現人民群眾民主權利的重要內容,融合鄉土文化資源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既是落實黨的文化惠民政策,有利于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繁榮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從石井鎮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時,融合鄭成功鄉土資源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為例,例談融合鄉土資源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的特色和措施。
關鍵詞:鄉土文化資源;鄉鎮;群眾文化
一、鄉土文化資源與群眾文化建設的契合點
鄉土文化資源是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資源,集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和社會整合價值于一身。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必須重視對鄉土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引導,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切入點,繁榮鄉土文化建設,保護鄉土文化家園。石井鎮作為鄭成功故鄉,留下眾多鄭成功史跡,鄉土教育資源豐富,尤其石井鎮作為鄭成功祖籍故鄉,名勝古跡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入選“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名錄,擁有延平郡王祠、中憲第兩處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海上視師”石、靖海門、成功樓(銃城遺址)、清水巖千年石佛、邦伯坊、石井西亭鄭氏宗祠六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數十數文物點。這些都是石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契合點。
二、石井鎮融合鄭成功鄉土文化資源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的地域特色
石井鎮在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中,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因地制宜,主打鄭成功文化品牌 凝聚兩岸文化向心力,注重目的與效果的統一,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圍繞石井地域文化,發揮鄭成功特色文化的比較優勢,走出了一條社會認同,農民喜愛,鎮里扶持的文化長遠發展之路,在體現公益性的同時也具有地域特色。
特色一:發揮英雄故鄉獨特的人文優勢,打造鄭成功文化品牌
石井鎮政府著重規劃開發鄭成功史跡3A旅游路線,整合石井以延平王祠、鄭成功紀念館和鄭成功廟為主的旅游資源,發揮鄭成功文化對臺交流功能,深化南臺文化雙向交流。斥資50萬元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安中憲第首期修繕工程圓滿完成,將作為對臺文物納入旅游路線。由石井鄭氏宗親組團參加臺灣鄭成功的春冬兩祭,增進了兩岸同胞的血脈情誼,進一步凝聚兩岸文化向心力。鄭成功廟舉辦的封神周年紀念等活動,吸引了無數臺灣同胞前來參加,促進南臺文化交流。閩臺農產品市場連續五屆“兩岸農訂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深化了南臺的經貿合作。
特色二:以閩南本土方言,講述石井各村的鄉土歷史和人物傳說,深度挖掘整理石井古老的文化資源
《石井講古》開播近五年來,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賞和喜愛。石井鎮自古英才輩出、文物勝存,石井鎮將院前村、石井社區和岑兜村列為今后的“特色文化示范村”創建對象。其中,革命老區院前村弘揚紅色文化,在村里成立農民合唱隊。該村已于去年通過“南 安市特色文化示范村”驗收。 此外,石井社區和岑兜村的“一 村一品”文化建設也日益凸顯。岑兜村傾力打造“高甲戲發源地”特色文化品牌,樹立“戲祖公”洪埔雕像,把該村300多年歷史的高甲戲舊戲館布置成為“高甲戲陳列館”,展示高甲戲發源地的傳統文化內涵。該村目前僅存的“南星高甲戲劇團”將更名為“岑兜村高甲戲劇團”,努力打造高甲戲發源地文化品牌。
特色三:以石井社區為鎮政治文化中心,創辦多個文體群團
石井社區現有三個文藝隊,其中“延藝文藝隊”參加泉州市第三屆舞蹈大賽榮獲“十佳廣場舞隊”嘉獎,在榮譽的激勵下,石井的各種文化事業煥發勃勃生機。由福建省投資20多萬元建設的“多功能球場”項目已投入使用,成為居民休閑運動的又一好去處。今年完成的鄭成功鰲峰公園棧道也成為石井鎮人民群眾休閑的好地方。2016年成立的石井鎮成功書法社也帶動全鎮書法愛好者脫穎而出,石井書法純正之風正在興起。近年來,在南安市運動會上,石井鎮組團參加全部比賽成績榮居金牌榜榜首。文體事業雙雙收獲佳績。
三、融合鄉土資源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措施
1、創新理念和機制推動鄉鎮文化發展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競爭力,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發展的視野、科學的態度、民本的思維審視文化站的工作。要明確鄉鎮綜合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農村的發展方向;明確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富裕起來廣大農民精神生活的需求;明確堅持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確始終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在政府的支持下吸引社會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自身機制創新提高公益性服務程度。
2、注重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加大骨干培訓力度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尤其是對文藝骨干輔導培訓工作更加關注,在群眾文化輔導上推行“一幫一、一幫多”機制,每年舉辦各種文藝培訓班輔導文藝骨干,充分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帶動更多人參加群眾文化活動;鎮綜合文化站采取“請進來、送下去”措施,將基層農民文藝骨干請到綜合文化站進行專業培訓,同時,組織專業文藝骨干下鄉對文藝隊伍進行指導;綜合文化站進行定期指導,建立重大活動溝通聯系機制。
3、立足特色創新推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
新農村的文化建設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力量的熱心關注和廣泛參與。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務,以構建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石井鎮政府在鄉鎮文化建設中,十分注重發掘和弘揚鄭成功特色文化,堅持因地制宜,在發掘中保留,在保留的基礎上發展,讓傳統風格與現代審美理念相融合,形成石井鎮地域文化鄉土特色。鄭成功文化品牌就是因為石井鎮當地有一批鄉土文化愛好者的踴躍參與,再加上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才造就這厚重的特色文化。以鄭成功民族精神創建推動地域經濟、展示本土文化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早日實現,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