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翠麗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還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知識與陶冶情操,同時也能夠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否重要。筆者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培養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文學作品,而閱讀文學作品包括理解與鑒賞兩個層次,其中鑒賞是理解的升華,鑒賞主要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鑒別與欣賞課文的寫作手法、遣詞造句與篇章結構等,同時還需要鑒賞其思想主題與情感,并且對其能夠進行恰當、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互相配合。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重要
意義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屬于技巧性訓練的一種,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由素質教育的要求與語文學科的本質所決定。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漸深入與執行,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能夠推動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塑造靈活與健全人格,培養其道德品質與審美情趣。另外,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作靈感,而且擁有良好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就能夠通過閱讀作品來了解當中的情感變化,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對生活的態度。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十分關鍵,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教學意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具體運用
(一)訓練學生語感
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點訓練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與感受力,每篇語文課文都是由字、詞、句組合而成的,而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基本要求就是學生能夠讀懂課文中每一個字、詞、句。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的白話文與文言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困難的詞句進行重點學習,將其詳細講解、透徹分析,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在讀懂課文之后,朗讀訓練也十分重要,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把文學作品立體化、形象化,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加強對作品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另外,訓練學生語感,培養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朗讀十分關鍵,所以在朗讀時候,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讀出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
(二)加強文學鑒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觸及學生的靈魂,文學作品鑒賞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是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與品評過程,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作品意境、情感體驗與審美感知等來陶冶情操。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悟與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其感知能力,促使學生能夠迅速感知出文章的情感基調,由感知所產生的情感特征往往取決于課文所傳達的情感性質與學生的心境,同時在課堂中加強文學作品鑒賞活動。
(三)積累文學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時,需要以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前提,而且學生的文學知識與素養也參差不齊,特別是隨著進城務工子女的增多,如何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也十分關鍵。理論知識就是一些基本知識,像文學作品的體裁、風格、結構等。在初中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傳記等文體的特征,在鑒賞文學作品時就更加能夠得心應手。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文學作品鑒賞理論與實踐》、梁實秋《論散文》和《散文欣賞與寫作》等,幫助學生了解某一類作家及其作品的寫作風格、內涵、主題等,還需要了解文學的發展情況與趨勢。
(四)拓展課外閱讀
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需要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其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與閱讀經驗,并且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了解部分必讀的書籍,而在考試中還會有所涉及,這就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過學生應該閱讀除規定之外更多的文學作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其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感與拓展其視野,教師應該推薦學生多閱讀一些經典的中外名著,以此來拓展其閱讀量,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例如,老舍的《駱駝祥子》、巴金的《家》《春》《秋》、雨果的《悲慘世界》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經典作品進行閱讀之后,不僅豐富了閱讀量,還能夠欣賞到更多的優秀作品,從而使自身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得以有效培養。
三、總結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十分重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理念,并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文學修養與語文素養等。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