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摘要:鋼琴是審美極強的一門藝術,它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如何發揮鋼琴具備的審美作用,又能提升學生的鋼琴技術,是我們鋼琴教育學者必須探討和一直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快速發展,社會上對于音樂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且越來越嚴格。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本文則站在鋼琴教育中的審美表現來探討鋼琴藝術的特性。
關鍵詞:鋼琴教育 藝術審美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2-0092-02
一、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的功能
(一)音樂創作功能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家長越來越注意學生的藝術培養,父母讓學生鋼琴不光是要求他們掌握一些演奏技巧,而是在鋼琴學習的同時可以陶冶自己的藝術情操,增強演奏者對于審美意識的提高,從而提升演奏者的創作水平。所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想要擁有良好的藝術審美情操,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淀以及不斷堅持才能達到一定的審美特性的。
(二)提升演奏技巧功能
演奏者在演奏鋼琴的時候,其最終的目的是要將一首樂曲無論是在表演情感上,還是演奏技巧上都能完美的發揮其專業水平,所以,在演奏中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特性,它就可以讓演奏者將曲子更好的發揮。例如:在學習《蘭花花》這首鋼琴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曲譜之前,讓學生了解《蘭花花》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簡介以及此首樂曲的風格特征和樂句之間的呼吸,體會每段樂句之間的中心句和過度句在哪里。這樣過后,演奏者的藝術審美特性將會得到不斷的提高與演奏技巧的提升。
(三)反映教學成果功能
不論是哪一位演奏家最后的成果都不只是專業技能的爐火純青,更重要的是在演奏的同時對每一首樂曲都會有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也就是審美特征的看法,所以說,演奏技巧和審美特征都是每一位演奏者不可或缺的一門技能。
二、鋼琴教育中審美特性的表現形式
(一)情感的表現
眾所周知,在我們學習鋼琴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在初中階段更會注重鋼琴技巧的演奏。比如:認譜、指法、節奏等形式上,而不會注重鋼琴演奏中內在的審美糾正。傳統的鋼琴教師都只是注重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會過于的強調過程,不會注重審美。這樣的做法對于培養全面人才是不合理的,只有讓演奏者在情感的世界中才可以將真正的鋼琴表演藝術發揮得非常好。所以說,藝術審美在鋼琴情感表達中是非常有作用的,這不僅僅讓學習者在技巧上有所表現,而且還能通過樂曲的旋律感來增加演奏者內在的表現意識。
(二)演奏技巧的體現
在鋼琴的表演藝術中,能取得較好成績者不光光有絢麗、獨特幾乎完美的技巧展示,更應該有的是在技巧表演的同時能有自身對音樂的審美情趣。所以說,鋼琴教育中審美特性的表現還應體現在絢麗多彩的演奏技巧中。只有在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同時,賦予曲子新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演奏技巧的過程中,審美特性既是技巧展示的調色盤,只有將五顏六色的畫盤全都運用在演奏中,才能將曲子變得更多內涵。
(三)作品意義的表現
演奏者具有作品二度創作及給觀眾展現其作品意義的任務,所以,在演奏一首作品的時候,我們的演奏者一定要在演奏之前,充分的去了解創作者在進行作品創作時內心的情感表現形式,而體會創作者的內心表現形式,不僅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還更需要演奏者具有自身的文學修養和審美情趣,只有內心具有審美意識才能充分的將創作者的根本情感表現出來。不同的演奏者擁有不同的審美性質,因為,每個演奏者的審美特性和自我修養程度不同,所以,導致他們對待同一首作品會有不同的表現的形式。所以,我們在鋼琴的教育中審美的特性還表現在對作品意思的層面上。
三、鋼琴教育中增強審美特征的策略
(一)注重培養教師的綜實力
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是培養學生鋼琴演奏及審美特性的重要保證,同時鋼琴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是整個教育的推進者。所以說,鋼琴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鋼琴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鋼琴教師只有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優秀的藝術審美特性,才能保證鋼琴教學的有力展開。只有將鋼琴教師的綜合水平提高,才能提高鋼琴的教學質量及審美特性的培養。所以說,在鋼琴教育中對于審美特征的策略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提升鋼琴教師的綜合水平能力。
(二)重視人文教育
所謂的人文教育,是指教師讓學生更加注重人內在的情感體驗及內心的精神教育。而什么是鋼琴中的人文教育呢?其實,鋼琴中的人文教育是教師要在以鋼琴的教學目標,指導思想,我們在學習鋼琴教育時既要學習西方先進作為學生推進人文教育的基本保障。然后將人文精神及藝術審美的特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所以針對如此的教學方式,我們的鋼琴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文教學培養。鋼琴中的人文教育方式來源于西方,因為在西方的鋼琴教學中,不論是從理念上還是方式上都更加先進,因此教學中要學會西方化。首先,選曲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特性,對教學的曲目要做特別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選擇西方古典音樂曲目,這樣更適合培養學習者在鋼琴演奏方面的藝術審美能力。在傳統教學曲目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一些中國民族曲目用于教學。將民族音樂與鋼琴教學相結合,是中西文化相結合的良好出發點,不僅可以讓學習者掌握更多的演奏技巧,還能提高其審美能力。中央音樂學院出版了《鋼琴即興伴奏基礎教程:民族歌曲伴奏編配》,其中《黃水謠》《太行山上》《父老鄉親》等曲目都是改編的民族音樂,都可以作為鋼琴教學來用。其次,教學中要注意人文理念的教育,人文理念是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更多的關注人內在和精神的教育,將人文精神作為鋼琴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將人文教學與藝術審美特性統一起來,引導學生找回鋼琴演奏本身應有的內涵。最后,要重視音樂欣賞教學,不斷啟發學生的藝術靈感,將鋼琴技術教育與藝術教學相結合,在考核時根據學生在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的綜合表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重視鋼琴教學策略研究
1.合理的安排課程,豐富教學內容
好的教學方式關鍵還要合理安排課程。在大學鋼琴體系中,有的課程內容是一樣的,鋼琴教師應該調整好課程,把內容上一樣的,同一范疇的課程合并。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教學內容重復,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或者選修其他課程,實現全面發展。而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嘗試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在選擇經典之作的同時也多結合實際,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曲目進行教學,發揮鋼琴陶冶情操的功能,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課堂活躍起來,從而培養他們獨特的風格。
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培生獨立讀譜的習慣和背譜的能力,練琴時學會找到合適的方法訓練,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如:首先要放慢練習,找到感覺后要反復練習。還有,學生在練習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分析作品能力和藝術處理能力。注重學生對各種符號的識別能力和運用,掌握彈奏技巧,使學習能力有效的提高。音樂的功能是陶冶情操的,而學生彈奏的時候應該是帶有感情的彈奏,讓鋼琴曲富有生命力,這樣才能發揮音樂藝術的真正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彈奏每個曲子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帶著感情去演奏,或者也可以在學生演奏時朗誦一些符合鋼琴曲的動人故事,使學生全心投入到鋼琴聲中。
四、結語
只有不不斷的創新鋼琴的教學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和審美特征的培養。鋼琴道路任重道遠,不論是我們的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要在時代的推進下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發展,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獨特見解表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司徒璧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葛德月,朱工一.鋼琴教學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4]周燕清.論藝術的審美特性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王曉楠.關于鋼琴教育的若干問題思考[J].大眾文藝,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