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添媛
【摘 要】 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于其經營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這一影響更加明顯。銀行資本結構主要指銀行的主要持股人以及其持股比例,本文中筆者在介紹商業銀行資本及其績效評價方法的同時,對不同的資本結構對銀行經營績效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今后銀行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資本結構 經營績效 探討
引言
2001年我國加入WTO,國內經濟與世界接軌的同時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之后,我國的銀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其管理模式、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銀行資本結構在抗風險以及提升經營績效過程中的作用得以體現,那么究竟怎樣的資本結構才更適合銀行的發展,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銀行資本結構及經營績效的評價
1、銀行資本結構
在對銀行資本的界定中,普遍認為銀行資本分為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中觀察到的賬面資本、從外部監管者角度考慮的監管資本以及從銀行內部管理考慮的經濟資本。銀行資本結構多用銀行資本的構成比例來表示,本文中就從不同股東的持股比例來劃分銀行的資本結構,并對相應結構下的經營績效進行了分析。
2、經營績效評價方法
銀行業屬于金融服務業,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經營績效不僅僅包括盈利性,還應當包括安全性、流動性等。當前,不同國家對于經營績效的評價方法不同,西方國家多采用托賓 Q 值衡量法,而我國則在2009年初步建立了財政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這種體系具有權威性和系統性,能夠適應我國的國情,可以對銀行業的經營績效進行客觀的評價。
二、不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1、第一股東的性質及持股比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首先,第一股東的性質會影響銀行的經營績效。例如,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其高管等同于副部級官員,但其同時又具有雙重身份,即代理人的經營者和委托人的所有者,這種雙重身份必然會影響其監督職能的履行,最終必然會影響銀行的經營績效。其次,第一股東的持股比例越大,其經營績效就會越差。第一股東持股比例越大,其對于銀行的控制就會越強,在發生風險時,其更可能采取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而忽視其他股東的利益,進而對銀行的經營績效產生不利的影響。
2、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有關金融理論認為,降低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能夠防止“一股獨大”而對銀行的經營績效產生有利影響,但是在我國大部分的上市銀行中,小股東持股比例過少,往往難以產生監控力,大股東的“一言堂”局面仍舊存在。所以,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象征著公司的股權集中程度,其持股比例越高,就往往會影響銀行監控機制的建立和發揮作用,越不利于銀行的經營績效。
3、外資持股比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外資持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經營績效產生正面效果,但不僅限于正面效果。外資持股者往往會是國外的戰略投資者,其對于我國國內銀行體制機制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幫助改善銀行的治理結構。但同時,外資持股者也可能會和國內經營者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上存在分歧,不利于銀行的統一管理。另外,部分外資持股者僅僅只是財務投資者,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這種情況下,其投資僅僅是為了獲得短期的利潤,不利于銀行長期的經營目標的實現。
4、附屬資本與經營績效
附屬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其更可能對銀行的經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相關。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附屬資本的主要補充方式為發行次級債和混合資本債券,而我國當前的金融環境缺乏透明度,普通投資者很難對次級債進行定價,其購買意愿就會很低,銀行的發行成本就會增加。另一方面,銀行為了滿足監管目標,往往會選擇交叉持股的方式,這樣會增加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5、銀行資產規模與經營績效
我國仍處于不發達的資本市場階段,銀行作為間接融資渠道,仍然在日常生產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國的利率市場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仍舊可以通過存貸利差來獲取大量的經濟利益,而銀行的資產規模越大,這種能力就越強,其對于民間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大,銀行的經營績效也就越好。
三、政策建議
1、優化資本結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銀行的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股權越集中,銀行的產權結構治理效率也就越低,所以優化資本結構,改善股權狀況是銀行今后發展的首要任務。例如:大股東可以通過轉讓、減持等縮減持股比例,為銀行的發展創造更好的資本結構。另外,對于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應當注重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例如,可以選擇引進投資機構或者境外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往往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對于銀行今后的發展有利。
2、優化附屬資本結構
存款是商業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但這也增加了銀行的資本成本,不利于其經營績效目標的實現。附屬資本作為補充,能夠改善這種情況,通過增加附屬資本能夠降低資本成本,提高銀行的資本收益率。優化附屬資本結構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發行次級長期債券、發行一定的可轉換債券以及創新混合資本工具。
結束語
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對其經營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股權結構作為重要的衡量資本結構的指標,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十分重大,股權越集中,其經營績效就會越差。另一方面,股權持有者的性質也會影響經營績效。在今后的發展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自身的資本結構,努力完善資本結構,維持合理的股權集中度,同時也應當注重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進高質量的投資者,此外還應當注重完善附屬資本的結構,通過不斷創新來優化附屬資本結構,以促進我國銀行業更好、更穩、更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紀亞君.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影響實證研究[D].江南大學,2016.
[2] 李萍. 我國上市銀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D].山東財經大學,2014
[3] 王一棟. 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上市銀行面板數據分析[J]. 商業經濟,2012,(1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