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桃旭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且滲透范圍正不斷擴大,呈現出持續、穩定的擴大態勢。傳統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組成形式,其中非金融機構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運作的電商企業、網絡投資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第三方支付指的是電子商務交易與國內外銀行簽約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它可以解決了以往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為銀行及使用者雙方提供支付服務。本文重點分析第三方支付的現狀,指出了其存在的優缺點,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第三方支付 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滲透到各個行業,網絡經濟的擴張趨勢是必然的。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深入滲透到許多行業,改變了產業結構。雖然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是很完善,但在未來的發展和實踐中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第三方支付將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最具潛力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新領域。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發展十分迅速,用戶數量也在持續飆升。第三方發展的實體基礎為網上銀行,自2002年以來,中國銀聯成立,它實現了各商業銀行系統間的信息資源共享,銀行卡可以跨行、跨地區使用,有效解決了以往異地跨行的支付問題,且消費者可以在網絡上完成支付操作。同時,計算機、寬帶以及電子商務基礎等也屬于促進第三方支付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國內第三方支付涉及的產品數量逐漸增多,其中包括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以及京東支付等[1],盡管服務企業較多,但業務的主要份額依然集中于部分大型企業,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它也是國內最大的支付平臺,居于第二位的是財付通。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完善,用戶正在養成使用移動支付方法的習慣,且這種習慣的固化將會進一步帶動手機充值、線下支付等日常消費支付的快速發展。
二、第三方支付服務平臺的優缺點
2.1 優點分析
首先是操作簡單,相較以往復雜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眾多銀行合作的模式,方便了網上交易行為。第三方支付屬于開放體系,可以支持國際范圍內的多種銀行卡,且覆蓋了所有的支付服務。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支持用戶利用多種終端進行交易活動,不但支持計算機客戶端,還支持手機客戶端,為人們帶來了很大便利。其次是可以減少商家與銀行的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平臺將零散小額交易集中化處理,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高度集成了多家商業銀行,節省了銀行與其他銀行之間網關界面的開發與維護費用。最后是相對安全,第三方支付平臺具備完善的服務系統,后臺詳細記錄了電子交易信息,以防交易期間出現抵賴行為,也可以為此后的糾紛問題提供更多的依據。同時,交易時不需讓每一個收款人知道銀行卡以及賬戶信息,有效降低了銀行卡以及賬戶信息的泄密風險,確保了付款人的經濟利益。
2.2 缺點分析
首先是與銀行存在競爭,第三方支付僅處于虛擬層次,真正的支付操作依然不能離開銀行機構的支持,為此,第三方支付必須與銀行展開合作。但部分銀行為了進一步拓寬業務范圍,往往會與用戶直接接洽,此時銀行便不再是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者,而變為了競爭者。其次是安全問題,互聯網通信技術屬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營基礎,但受互聯網開放性、分享性以及協作性等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支付期間很容易暴露客戶的信息。同時,目前網絡病毒十分復雜,這也增大了第三方支付的危險性。比如部分黑客會侵入用戶計算機盜取銀行卡號與密碼,或者直接截取交易信息等。再次是相關法律條例并不完善,國內互聯網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使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完全無法跟上其發展步伐,網絡交易過程中經常出現糾紛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利用互聯網詐騙的違法行為。由于這些違法行為都發生于互聯網系統,增大了取證的困難性,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使得相關部門處理事件時無證可依。最后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缺乏力度,第三方支付企業雖然提供支付、結算等金融業務,但其卻并非銀行機構,不適用銀行機構的監管體系,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督,為資金的交易行為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2]。由此,當用戶因第三方支付服務出現資金缺失問題時,相關部門往往無法明確承擔主體,甚至沒有明確的機構進行監管處理。
三、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趨勢
3.1 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廣闊,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經開始調整格局,開始涉及預付卡發行、互聯網支付以及移動支付等業務,且它們不僅發展上述的常規業務,也開始面向新型的業務領域。在廣度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涉足服務行業,而在深度方面,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利用自身優勢,出臺了更多新型業務,為企業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當前的支付寶業務已經開始涉及信用卡還款、滴滴出行以及外賣等領域,未來還會繼續擴展至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多元化發展,在線支付與線下支付業務的結合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朗,比如從事銀行卡收單等業務的線下企業開始涉足在線服務,而在線的支付企業也開始將業務擴展至在線的移動支付業務等,改變了以往單一業務行業的發展模式時,支付多元化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3.2 遷移至移動商業模式
當前第三方支付行業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布局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用戶支付需求也必將邁向多元化與差異化。對此,第三方支付企業除了找準自身定位,并不斷創新產品及業務技術外,還應實行差異化服務,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在線支付格局已經成為固定發展模式,此時第三方支付企業可以有效利用移動支付方式,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線支付最大的競爭者是移動支付,為此,第三方支付企業也開始涉及移動支付產品,比如支付寶推出了手機二維碼掃描支付以及條形碼支付等業務,中國銀聯以及移動、聯通等運營商也開始推出移動支付產品[3]。除此之外,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以及移動支付安全性的不斷提升,也必將推動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且隨著用戶對支付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升,移動支付也必將成為互聯網支付發展的業務主流,未來第三方支付必將遷移至移動商業模式。
3.3 布局重點集中于跨境支付
201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支付機構跨境電了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支付機構可以為小額電子商業交易雙方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由此,支付寶、財付通、融通通信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了跨境支付業務的試點牌照,而這也為第三方支付企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對跨境消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業務暫行規則》也標志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開始正式運營,而依托金融支付系統的第三方跨境支付業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規避了匯率風險,提升了公眾對跨境消費的積極性。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用戶在跨境支付時更傾向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由此,第三方支付企業應抓住機遇,將跨境支付業務作為未來的布局重點,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
3.4 與商業銀行共贏發展
隨著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不斷普及,商業銀行與其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但雙方也始終存在合作關系。在風險控制以及資金管理方面,商業銀行具備較大的專業優勢,而在小額支付、業務創新以及用戶體驗方面,第三方支付企業明顯更具優勢,由此,兩大結構應展開多渠道的合作模式,利用彼此的發展優勢實現共贏。當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信用依然是廣大網絡用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其與商業銀行展開合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安全技術水平,降低安全認證系統的風險成本。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與第三方支付企業共同建立完善的防范信用體系,降低了電子支付風險,提升了交易的安全性,為廣大用戶營造了更為健康有序的支付環境[4]。在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的位置無可替代,第三方支付企業只有與銀行展開合作,才可以獲得長遠發展,實現共贏。
四、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逐步打破了傳統金融產業的壟斷格局。而互聯網金融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便是第三方支付,它不但填補了某些服務功能的空白,也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成功幾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此看出,第三方支付具備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推動我國金融體系的進一步轉型。
【參考文獻】
[1] 郎俊義.論互聯網金融視野下第三方支付的刑事風險與防控對策——以銀行卡犯罪為視角[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4(12).
[2] 于海龍.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發展戰略研究——以支付寶為例[D].青島科技大學,2016(06).
[3] 廖愉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風險監管研究——以P2P平臺、余額寶、第三方支付為例(優先出版)[J].經濟與管理,2015(03).
[4] 梁燕子.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基于第三方互聯網移動支付的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