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路。高校的思政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文章基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下,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便利更新思政教育方式,拓展思政教育內容,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路徑的拓寬,更能推動當代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
一、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收集思政教育信息
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讓更多的人成為網民。在網絡平臺上,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一樣,都是在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者,在互聯網中,就只有網民這一個身份。網絡環境與校園環境不同,在校園中,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不盡平等,無論輔導員如何親切地與學生溝通,學生的內心還是存在芥蒂,認為老師始終是老師,具有權威性。而在互聯網平臺上,輔導員與學生很容易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教師要借助互聯網環境,收集信息,讓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具有新鮮性。
第一,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社交平臺收集信息。像微信與QQ已經成為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必要溝通軟件,網站上的貼吧也是重要的社交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社交軟件與社交平臺去收集信息,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態度,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比如,學校的宿舍設置了熄燈規則,每一個宿舍在晚十一點前必須熄燈。教師在貼吧上看到學生們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發表不文明言論。收集了這些信息,教師可以找到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思政教育主題。在課堂中與學生討論學校的熄燈規定,讓學生理解學校設置這一規定的目的,有助于學生個人思想的積極化。
其次,教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學生溝通。輔導員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的大家長,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關心的問題,有助于良好輿論氛圍的形成。作為高校輔導員,在思政工作方面做做到主動出擊。教師可以“隱姓埋名”,以發送站內信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接收到正確的思想觀點,并鼓勵學生有問題與作者聯系,能夠讓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在互聯網+背景下,提供細心的思政教育
高校輔導員的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第二身份就是學生的服務者。作為教育服務人員,輔導員要在互聯網+時代積極學習全新的信息技術,并了解各類流行的軟件以及網站,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提高個人網絡交際能力。只有教師成為網絡小能手,才能在互聯網上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解決如網戀與網癮等問題。與其他教師相比,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更加瑣碎,只有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做到事無巨細,才能讓大學生的問題得以解決。
在互聯網平臺上,輔導員經常會發現一些自身無法幫助學生解決的問題。這時,輔導員需要歸納有效信息,尋求相關部門或者專業人員的幫助,為學生出謀劃策。比如,教師在貼吧上發現有學生散布“輕生”言論,認為學習無用,就業困難,家庭負擔太重,生活沒有意義。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師不要貿然與學生溝通,以免戳破學生的秘密,刺激學生情緒。在發現這一問題后,輔導員要與學校的心理教師溝通,向心理健康部門尋求幫助,更要通過教務處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尋找有效方法,促進心理專家與學生的溝通,幫助學生劃解心中的結。教師在互聯網平臺上發現問題,默默地為學生提供服務,統籌工作,讓學生建立積極的生活觀,改變學生的命運,是極具成就感的事情。
三、在互聯網+背景下,發揮思政教育的主導作用
在互聯網平臺上收集信息,做好思政教育服務,高校輔導員還需要將實質性的思政教育工作落實在網絡平臺上,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
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者,高校輔導員要引導每一位學生認可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設多樣化的思政教育專題,將校園中的典型事例展示給學生,促進正能量的傳播,都是必要的教育內容。統籌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發現敏感問題或者棘手問題,積極與信息發布者或者相關網站的版面負責人溝通,清除網站上的不良信息,也是輔導員的職責。除此之外,高校輔導員要重視現實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思政教育的結合。輔導員可以在教室中傳播正確的思政觀點,在宿舍檢查中向學生傳達要求,也要在互聯網環境中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充分利用教育空間與時間。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導者,高校輔導員要實實在在地提高個人信息技術水平,樂于接納出現的新媒體,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成為學生心中的“時髦”輔導員。
四、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思政工作的方式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經不同于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學校不僅具有現代化的硬件設施,更有局域網環境。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從現實生活,延伸至了思想與網絡言論等多個方面。創新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主題。高校輔導員要建立創新工作意識,對思政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創新處理。
在過去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會以班級為單位召開班會,給學生交代最近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而現在,輔導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信群與QQ群,利用聊天群隨時分享新聞,發布提醒。也可以利用朋友圈與QQ空間分享健康、積極的文學作品,分享暖心視頻,讓大學生發現與認可生活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博與視頻分享平臺,發布大學生的學風建設成果以及宿舍布置情況。在檢查宿舍時,教師可以利用直播的方式,讓同學們在網絡上參觀班級內的其它宿舍,相互監督,相互學習。這樣的方式也能給學生極大的動力,讓他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靈活應用互聯網技術,是讓高校思政工作越做越好的方法。
五、小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高校輔導員更加精準地認識到自己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角色,也給輔導員提供了全新的思政教育手段。迎接全新社會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挑戰,更新個人傳統的思政教育觀念,利用互聯網的有利用條件,促進互聯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才能讓高校學生在思政學習過程中受益。
參考文獻:
[1] 王斌,張杰.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輔導員在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中的定位[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06)
[2] 劉格. 高校輔導員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方法[J]. 現代交際. 2014(04)
[3] 張高陽. 高校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思考[J].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 2016(02)
作者簡介:周娜,1985年09月,女,漢,籍貫:江蘇宿遷,學歷:本科,職稱:助教,工作單位: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