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濤
[摘要]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眾多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關系到高校育人質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依據高校類型的不同及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院校及其大學生不同與綜合性院校及其大學生,有其特殊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必須因材施教。而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形成體育院校全校育人、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體育院校;青年教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一項涉及面較廣、比較復雜的工作,關系到高校的育人質量和育人環境。不同專業大學生有不同的特性,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措施亦千差萬別。尤其是體育院校大學生,與綜合性院校大學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具有其針對性,因材施教,而非照搬綜合性院校的模式和方法。目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輔導員等政工干部,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調動所有教師,尤其是青年理論課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員育人、全院育人的格局,扎實取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一、體育院校及其大學生的獨特性
(一)從學生自身來看,體育院校大學生文化成績較弱、人文素養不高,但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過硬。體育院校大學生由于很多沒有經過普通高中的學習,通過體校或運動隊,由運動訓練專業單獨招生而來,這部分學生要么自小進入專業體校或運動隊訓練,身體素質、專業技能等非常高,但文學素養與綜合性院校大學生比較而言,相對較低甚至有較大差距。這就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困難,理論說服和思想灌輸有時不起作用,學生由于受到文化素養的制約接受程度較低而難以接受。
(二)從學生行為來看,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團隊意識、榮譽意識、集體意識、服從意識和競爭意識較強,但個體行為散漫,甚至有組織無紀律,行為容易有過激情況。由于常年的體育訓練、賽場比賽,使得體育院校大學生的競爭意識、榮譽意識、團隊意識等較強,能夠在比賽的關鍵環節中發揮其個人的作用和特長。但也由于常年的訓練,使學生長期處于應激狀態,遇事不冷靜,容易采取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個人在日常學習中,由于沒有領隊的督促,行為散漫,不遵守學校紀律,經常逃課、缺課等。這就使得通常依靠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困難重重,而且收效甚微。
(三)從學生心理特性看來,體育專業大學生普遍有崇高的理想,拼搏精神,對新事物新知識具有探知欲且心理健康;但也具有以自我為主,名利思想較重,不關心政治,專項技術最重要其他都無所謂,尤其是文化課更是無關緊要等心理行為,導致體育專業大學生文化課考試容易弄虛作假等,這也使得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法以時事政治來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和道德品質。
(四)從學校特性來看,體育院校師資、經費、管理、圖書等都偏重于體育等術科,更多的訓練、比賽等氛圍;而人文氛圍、思想教育顯得較為薄弱,而且處于邊緣化狀態。這就使得被邊緣化的人文學科教師認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己無關,專業的體育教師認為自己的任務是訓練和比賽,管理者更是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等政工干部的事情,自己主抓竟訓成績即可。從而使體育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三不管的尷尬境地,成效不明顯。
二、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體育院校大部分師資、經費資源都傾斜到學生訓練、競賽等術科中,校園人文氛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素質學科教育等相對薄弱,被邊緣化。學科及術科青年教師是學校師資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與學生的接觸都處于絕對優勢。他們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便利的工作條件。這樣,在高校中容易形成全院教師都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形成全員育人的高校優良校風。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青年教師,在人文氛圍及文化底子相對較弱的體育院校,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更為渴望和積極,他們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通過他們的教學、指導提升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在人文素養的教學中培養、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青年教師自身的特性如年齡、經歷、心理及生理等與大學生具有相似性,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夠從自身實踐出發,便于與學生溝通、交流,也更容易獲得大學生的認同和接受。青年教師都是走上工作崗位時間不太長的大學生,他們曾經經歷過與學生相同或相似的問題或疑惑,對這些問題或疑惑有親身的體會和感受,容易與學生找到共同的話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再加上高學歷和淵博的知識,他們往往會成為大學生崇拜的對象甚至偶像,他們對學生的言傳身教更容易使學生接受而非排斥,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交流中已經成為重要的載體,體育專業大學生在訓練之余,甚至在理論課上都在運用某些新媒體進行交流、學習等,這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依賴。青年教師作為高校中新鮮、活躍的教師隊伍,淵博的學識、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對新事物的好奇和追求,使得他們比年齡大的老教師對新媒體等網絡技術的接受和運用更為積極和成熟。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新媒體等網絡載體開展工作,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因勢利導,便于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接受,積極發揮新媒體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避免或降低新媒體等網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青年教師由于其在學校的地位、身份與輔導員等政工干部不同,他們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有別于輔導員的灌輸說教,更多是隱性的滲透和影響,是在任課過程中、課后的指導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式的影響,由于年齡、話語、經歷等與學生的相似,其效果比直接灌輸更顯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會更突出。
(一)青年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通過良好的教師素養感悟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專業深造和學習,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不斷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只有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術及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和吸引學生,成為學生所崇拜的對象,只有如此教師的言行才能夠對學生產生實質影響。同時,青年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而非僅僅專注于專業課教學。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青年教師要通過各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主力軍。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變傳統的學生德育工作中的灌輸方式,而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青年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方面要具有滲透意識,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相融合,融專業學習和政治素養提升為一體。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教師,更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不同學科的青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教學,從而使得教學內容既新鮮活潑又受學生歡迎,同時還獲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如音樂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練紅歌、唱紅歌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品德素養;專項技術課教師,在學生專項技術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要有國家榮譽、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專項技術訓練中提升品德修養;中文課教師如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論語》、《大學》、《道德經》等中國古代典籍中涉及到個人道德修養和修為的經典名篇詳細講解,這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也是仁人志士修身養性的準則和座右銘。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例證。其他的如岳飛的詞、杜甫的詩歌、毛澤東的詩詞等都是教育學生要胸懷愛國主義精神的有力佐證,對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作用。又如在《外國文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外國文學經典名著如《老人與海》中的硬漢桑提亞哥、《魯濱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浮士德》中的浮士德等人物形象的講解,將這些人物不屈服于命運、勇于探索創新和拼搏等精神氣概揭示出來,激勵大學生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勇于面對挫折和現實,勇于奮斗。
其次,青年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和參加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在具體實踐和校園文化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體育院校本身受制于學校的專科特性,訓練、競賽成為體育專業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旋律,而校園文化氛圍較弱,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不高。青年教師要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在校園內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賽、藝術節、戲劇表演、禮儀表演、辯論賽、高雅藝術等,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余,對學生進行精神的引導和培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養,提升綜合素質,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養。同時,積極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通過幫扶實踐、支教實踐、愛國教育等活動,親身體會和觀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徑。
再次,青年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在課余之外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疑難。通過日常小事解決和親身示范,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
(三)青年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借助于便捷的新媒體技術,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滲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等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教師、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專業大學生在日常訓練之余,體能的耗費使更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放松方式之中。青年教師由于自身的年齡、學識等優勢,對新媒體技術的接受更快更容易。故而,青年教師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如微信、微博等平臺,搭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同時也可以建立具有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網站,供學生學習、瀏覽。這樣,通過新媒體所提供的技術支撐和平臺,青年教師可以在課后、日常生活中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心理疏通、知識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可以發揮網絡在大學生學習中的優勢,引導學生避免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
四、結語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眾多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高校的育人質量,必須受到高度的重視和關注。而且,該項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的工作,在高校中是所有教師的職責和義務。體育院校有其不同與綜合性院校的獨特性,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依據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作為高校師資力量主力軍的青年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身作則、親身示范,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閃光的魅力去影響學生,在教學課堂中、課后業余活動中和日常生活中指導、幫助學生,以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結合為切人點,互相滲透,在提高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想品德修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從而在高校中也形成了領導、政工干部、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完善了高校的育人環境,形成一個全員育人、全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