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要:指出了在我國的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生態環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表現為氣候變暖與資源枯竭,這與我國林業資源嚴重破壞有著重大的關系。為此,強調了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行了概述,分析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作用,探討了新形勢下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在新形勢下如何落實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措施,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形勢;林業生態工程;林木資源
中圖分類號:S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145-03
1 引言
在20世紀50~70年代,我國森林資源消耗破壞嚴重。致使長期以來存在較多的環境問題,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遭受了極大的破壞。如今人們對生態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尤其是林業生態工程,林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能夠對生態環境發揮調節作用,以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就對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行研究分析。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概述
在新形勢下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也逐漸轉變了內涵,因為社會經濟在發展的同時會從自然中索取所需物質,并對自然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為了讓人類未來帶來健康的生存環境,建設林業生態工程能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自然資源能夠持續供應而永不枯竭,為生態系統與自然環境提供保障。對林業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還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新形勢下林業工程首要作用是按照森林可持續發展原則,提升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眾多國民企業中,林業工程是最為基本的產業,其公益性較強,林業工程建設也具有最顯著的三個特點。首先,林業工程建設有較為廣泛的涉及范圍,我國林業工程建設包括全國幾乎所有城市,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森林資源加強保護,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濕地、防沙固沙、建設商品林基地并改善環境。其次,林業工程建設需要長時間完成且需要較廣的治理范圍,此外還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通常而言,林業工程建設的所在地域環境較為惡劣與偏僻,具有很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這就對工程施工帶來很大的難度,林業工程項目管理也非常不便,工程技術方面也困難重重。最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沒有給出明確的工程造價,因為林業工程管理會缺失很多原始數據,各編制預算人員的水平與素質參差不齊,林業工程也有很多的項目,沒有與市場高度聯系,對定額計價方式應用概率不高,工程造價也缺乏足夠的信息化管理基礎。
3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作用
林業工程建設即以生態學入手,充分結合整個林業環境知識,創建一個林業生態適應系統,并以林業資源保護重建為中心,充分融合動物、植物與社會效應來對林業資源有效保護,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順利落實與資源保護上來推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新形勢下,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沒有單一的目的,不只是保護環境,也不是單純為了經濟發展,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人類與林業資源能夠和諧共處,用工程建設的形式來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被保護的林業資源也會向社會提供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而達成人與自然的雙贏。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新形勢下非常具有必要性,它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必經之路。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經濟發展都需要生態環境中原材料的支持,具體體現為城市的經濟越發達,技術越先進,對環境的破壞就更加嚴重。然而由于先進技術的幫助,生態系統工程便能夠充分穩定,具有綠色環保性質。特別是草木植物主體下的生態系統工程建設,它要求對林學、生態系統控制、生態學等具體知識充分結合。對林業生態工程進行建設,能為生態系統的保護與重建提供基礎。如果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夠取得小范圍的成功,且實現了綠化工程與環境保護的要求,方能夠在兼顧人類與林業工程的綠色生態工程中進一步推廣,進而為人類提供低污染與綠色的生存環境。因此,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非常具有必要性,它對人類生存具有重要的貢獻。
4 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現今我國政府與社會普遍對環境問題加強了重視,并全力支持國家生態環境的改善工作,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之后,我國大力發展林業,開始建設林業生態工程,并落實了相關的方針政策。針對北方沙塵問題特建設了三北防護林,針對長江汛期洪水的預防特建設了長江流域防護林。實施這些措施充分提高了我國民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在政府與民眾的支持下,我國現如今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20%,我國的人工造林森林面積已經是世界之首。雖然我國林業生態工程進展顯著,生態環境整體水平極大改善,然而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森林資源雖然總量豐富,但是平均到個人,卻存在著人均資源極低的情況。這就意味著我國林業生態工程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就存在的問題而言,首先,我國公眾環境意識較差。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林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不是短時間就能達到的。人類產生以來便開始從自然索取資源尤其是林業資源用于房屋建造與取暖上,人們只將林業資源作為取之不盡的資源,卻對林業生態經濟資源重視程度不足。我國現在在林業生態工程方面存在著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造成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非常緩慢。其次,我國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我國人均資源較少,林業資源覆蓋率逐漸降低,然而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并沒有因此而減少,這就導致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并沒有充分改善。我國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入的資金常按照固定的標準,并沒有根據林業資源消耗情況來有針對性確定資金投入量。最后,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缺乏技術含量。現如今我國社會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并沒有較高重視,不僅僅是環境治理,還有環境管理,都具有較高的形式化,沒有采用適宜的科學技術以及符合形勢的科學設備,也缺乏足夠的高質量人才,這就導致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并沒有落到實處。
5 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相關措施
5.1 嚴格落實封山育林
要想有效落實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就必須要重視封山育林這一配套措施,從而讓林業生態工程能夠有較好的生態與自然條件,為生態工程發展與調節提供便利,促使林木資源成材成林,以為林業資源與生態資源建設提供保障。其一,要充分結合封山育林技術與林業生態工程規劃,從建設實際出發,基于封山育林工作經驗,設計出一條基于封山育林的林業生態工程設計規劃,保證林業生態工程有明確的封育面積、范圍、方式,科學規劃與制定目標,實現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精品化與系統化。其二,要有一套完善的封山育林設施,將工程的區域與分布形式結合起來,將封育檢查站、服務站等建設在工程的交通節點、山區溝口以及入口處,從而為封山育林政策充分落實提供方壁板,保證工程能夠得到系統地養護與全面地保護。其三,要有專業的封山育林團隊,要基于林業生態工程人員,結合項目區域周圍居民,發揮群眾力量來提升封山育林的執行力與影響力。要提高工程建設人員的專業技能,從而為工程順利進行提供方便。其四,做好封山育林宣傳工作,讓附近居民明確封山育林的作用與價值,提高他們擁護與參與封山育林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5.2 提升林業生態工程質量
必須要重視林業生態工程的質量,要選用設備性能好、技術資質高、建設信譽強的建設隊伍,讓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具有技術保障。在工程建設中要有嚴格的合同管理,對工程進度控制目標與質量控制目標充分明確,借助林業專業機構來監督管理工程的質量。工程實施中,要對移植、栽培、澆水、病蟲害防治等進行技術與質量標準建議,防止細小問題對苗木生長的影響,以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的質量。要將質量意識融入到工程的撫育與養護工作中,根據客觀條件認真落實割灌、補水、清理以及施肥等技術工作。
5.3 增強林業生態工程的經濟性效益與組織保障
就經濟性而言,要在林業生態工程考量中重視經濟效益與成本控制,要發現工程在產業與生態中的經濟價值,對經濟林、觀賞林在工程中的比例加以調整,讓生態工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能夠最大化與穩定化。盡可能少的依靠國家資金投入,要借助林業生態工程的自身優勢來實現經濟價值。可以將生態工程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動員個人或組織進來,應用社會流動資金來緩解工程建設經濟壓力。就組織性而言,林業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通過監督機制與組織體系來落實工程相關細節。要形成生態工程的技術管理組織體系,做好工程的技術指導,保證整地、撫育與移植等方面的質量。此外,要建立服務林業生態工程組織體系,在宣傳、運輸、交通等方面來對林業生態工程進行服務。
6 結語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調節氣候、優化生態以及涵養水源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必須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視。嚴格落實封山育林措施、從質量入手保障林業生態工程的組織性與經濟性,健全項目領導責任制與合同制度,從而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并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陳 揚.芻議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相關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24:97.
[2]田維新,黃芳松.淺談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黑龍江科學,2016(10):66~67.
[3]何鳳珍.試議新形勢下林業工程的建設管理[J].中國林業產業,2016(2):13.
[4]周立輝,張宏偉.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策略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6(4):8.
[5]趙連福,沈 妍,王建飛.淺析新形勢下林業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及策略[J].種子科技,2016(7):31.
[6]黃 冰,田 英.基于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分析[J].現代園藝,2015(12):175.
[7]羅 凌,趙 遠.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背景下河北林業產業結構分析:基于偏離-份額的分析方法[J].山東林業科技,20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