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娜
摘要:高三復習課是整個高中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高三復習課的效率,是每位高三老師應該關注的問題,本文以《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賽課為教學案例,探究如何提高高三復習課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三數學;復習課;教學案例
高三復習課是整個高中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高三復習課的效率,是每位高三老師非常關注的問題。“溫故而知新”是古人對復習教學最簡要的概述,但高三的復習并不是簡單的舊知識復習,而是需要對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
一、問題的提出
針對高三的數學復習是每位高三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如何才能上好優質高效的復習課,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高效性呢?我市開展了高三優質課比賽,筆者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這堂賽課為基點,對高三數學復習課進行全方面的透視。
二、《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設計過程
(一)查閱考綱,分析三角函數的地位
在新課標高考中,有關三角函數的選擇題和填空題多數是以“圖像、性質及應用”為背景進行設計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蘊含了數形結合、整體代換、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因此需要把“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進行系統的復習,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得到螺旋式上升。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高一已經學習了三角函數的定義、圖像、性質,初步掌握了三角函數的一些解題技巧和方法,但需通過高三一輪復習進行提升與內化。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高三一輪復習課,高三一輪復習重點:完備學生的知識體系,將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模塊化、精細化。所以本課以“重構與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關注知識的生成過程與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過程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為主題,同時考慮筆者本校導學案教學模式,讓自己做到“眼中有人”——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情、有愛!
磨課與教師的成長關系極大,一位教師,要從普通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就必須經歷無數次磨課的錘煉。在反復的磨課過程中,筆者不斷發現教學設計中沒有關注到的盲點及問題,不斷發現教育教學的規律,不斷發現知識的特征和知識的美,不斷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不斷發現學生的個性,使筆者的教學水平獲得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在賽課前,無數次修改教學設計,修改課件,以下是筆者對《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三次磨課的體驗:經歷了第一次試講后,收獲了很多優點與不足,通過備課組討論和自主思考,查閱各類資料,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進行了修改。在第二次試講后,通過備課組討論和自主思考,查閱資料,對教學設計和課件再次進行了修改。第三次試講結束后,多次備課組討論和自主思考,查閱資料,最終確定了《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及應用》教學設計。
三、反思與感悟
高三復習課不是簡單的對已學知識的回顧、重復,而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和高考大綱的要求,重新梳理、整合學生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挖掘、提煉數學思想和方法,進一步完善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筆者基于新課程標準理念,充分回歸教材、重視教材、研究教材,并查閱各類教學輔導書,分析考綱和學情,初步擬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設計,多次利用備課組資源進行討論,并向優秀教師請教意見,來來回回推敲打磨,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課件。經過備課組打磨后,筆者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再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反復優化教學方案。
通過本堂課后學生們的反饋,學生們的收獲很大,其中一位反饋道“以前對變式2中x的指代范圍不明確,易混淆。”在課堂教學時,我們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更要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指出錯誤步驟、清楚解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讓數學課堂更有實效。另一位學生寫道“從本節課教學中,學習到對于方程的根可以轉化為函數的零點或者兩個函數的交點,充分領悟了轉化與劃歸思想。”還有一位學生寫道“典例、變式1、變式2及應用提升都用了數形結合思想,它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直觀化,體現了數形結合的美。”另外一位學生寫道“以往在做解答題時,經常不寫解,還有在做三角函數相關習題時,忽略變量的范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自己的答題更加規范和嚴謹。”
對如何上好一堂課筆者有了再認識,教學設計應分析學情和考綱,回歸教材,關注重點和難點,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備課,教學設計也圍繞著新課標的要求來展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在多媒體教學輔助方面,讓筆者明白多媒體手段是教學的有效工具,它能為我們教學插上高效的翅膀,為教與學的溝通提供渠道。高效的高三復習課能把學生缺漏的知識點修補起來,聯系起來,讓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知識、情感、思想方法上都有所提升,并使之一步步體驗成功的喜悅,融入到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讓筆者真正明白原來數學也能如此快樂地教與學!
參考文獻:
[1]孫西洋.中學數學化歸思想方法的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中學數學,2013,1
[2]張奠宇.數學方法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周慶志.談開放性問題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J].基礎教學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