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
摘 要:文章對色彩課教學誤區及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針對技校美術色彩課抽象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對技校學生美術色彩課抽象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繪畫水平。
關鍵詞:技校;美術色彩課;抽象能力;培養
在技術美術專業中,色彩課屬于一門基礎課程,色彩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培養平面圖形的構成能力。色彩課的學習,不能拘泥于物質的表象,需要深入物質內部研究物質的本質特征,在畫面的展現方面,一定要凸顯出畫面在形和色之間的層次感,在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使學生的抽象能力有顯著提高,打破傳統思維和慣性思維的束縛,找到真正的繪畫之美,實現對畫面能力的整體把握,為之后學生藝術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色彩課教學誤區及原因
技術美術專業色彩課的教學,主要是將其審美價值以及實用價值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展現色彩課在科學與美、技術和藝術等方面的協調統一。為了提高色彩課教學的有效性,很多技校都對色彩課教學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僅有著教學理念方面的改革,同時還包含有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1]。就當前我國技校的色彩課教學現狀而言,雖然色彩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但是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技校缺乏對色彩課教學的重視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技校美術專業的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在科目考試方面,主要是考察學生在繪畫方面的基本功。很多教師認為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課上,色彩課只是其中的基礎性可能,沒有必要花費過多的時間以及精力在色彩課教學方面,不斷地縮減色彩課的課時。然而實際上,技校的學生在美術方面大多數都是經過了“速成班”的簡單培訓,其基礎知識極為薄弱,更不用說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很多國外的技校已經摒棄了傳統的藝術教學模式,國內很多技校盲目地照搬國外教學模式,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實際上,受到國家之間經濟水平以及藝術普及水平方面的不同影響,國內很多學生在藝術素質方面與國外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二)更多地重視色彩構成課,缺乏對其他課程的重視
在色彩課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色彩構成為主,能夠實現對繪畫性色彩課程的改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顯著提高色彩教學體系的完善性,但是受到認知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盲目地提高色彩構成的影響。我們需要對色彩構成課有一個全面深入地了解,明確色彩過程教學只是其中一項訓練課題,并不是指全部訓練課題。過于重視色彩構成教學,一方面是受到國內在這方面教材斷層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權威人士在改革色彩教學體系過程中所出現的誤解。
(三)色彩課程有多次重復現象
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還存在有色彩課程多次重復現象。這種做法有著良好的初衷,通過對先進教學理念的引進,在原有的教學體系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受到整合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課程出現羅列現象。另外,還可能因為課程改革過程中有著較大的阻力,只能選擇由平面教師和基礎教師擔任色彩構成教學以及繪畫性色彩教學,導致色彩基礎理論存在較大的重復性[2]。
二、色彩課學生抽象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幫助學生對繪畫的平面性有一個全面認識
我國有著悠久的繪畫發展歷史,很多著名的繪畫大師其技藝登峰造極,創造出了一幅幅讓人有著身臨其境之感的繪畫作品。盡管這樣,但實際上,繪畫的本質就是平面物的描繪,畫家的作畫過程就是在一個有著邊界限制的平面內借助基本的繪畫工具,將其中的色彩以及圖像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組合,畫中所描繪的事物主要是由觀賞者根據自身的體驗所虛擬出來的幻象。
老師在繪畫教學的最開始,就是引導學生在心中建立一個場的概念,比如說在巖壁上作畫,那么巖壁就是一個特定的場,在陶罐上作畫,那么陶罐就是一個特定的場,在屏風上作畫,屏風就是一個特定的場,在畫家上作畫,那么畫框上的油布就是一個特定的場。也就是說,繪畫的場,更多的是圖形展開的二維場景,可以使學生的意象得到延伸,老師必須在教學之初,就為學生樹立場的概念,幫助學生對場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
(二)培養學生感受圖形方面的趣味性
在講解完場的概念之后,就需要向學生講解圖形的概念。圖形并不是指抽象的幾何圖形,繪畫中的圖形有著具體的輪廓,比如一根線條、一個墨點,都是繪畫的基本組成元素,眾多的元素組成在一起才可以構成完成的繪畫圖像。從這些元素的輪廓方面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分為點狀、線狀以及面狀,在輪廓的明晰度方面,可以將其分為虛邊以及實邊,從與場的關系方面來劃分,可以將其分為正形和負形兩個類型[3]。每一個圖形都是一個具體的事物,有著大小、位置、方向、明暗、顏色等方面特征。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尋找一些簡單的課題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比如說欣賞一幅名作,或者研究自然物象,在這些聯系過程中,需要向學生重點強調感受物象在形狀方面的趣味性,不要過多地強調物象的實用性等方面內容,突破物象的使用價值來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其中的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打破學生以往的慣性欣賞思維,逐漸完成對學生在圖形感受力方面的培養。在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時,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一蹴而就。另外,老師還需要帶領學生對“看”有更多的感受和理解,不要過多地拘泥于物象的基本形態。
比如說在對基本形的歸納方面,指的是講一個圖形的區域劃分放在一個平面里來進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進行觀察分析,實現用不同的特征來完成對畫面的劃分,從畫面中衍生出更多的基本形。比如在同一幅畫面中,按照不同的色彩明度分割的色塊以及按照不同的冷暖所分割的色塊,兩者之間存在有顯著的差異性,這種現象也正是繪畫的魅力所在。因為不同的認知方式,會衍生出不同的觀看方式,才可以在繪畫的觀察過程中有著更多的發現。
(三)發現畫面在構成方面的特性
基本形有著大小、位置、方向、明暗、顏色等方面特征,任何一個對象都組成自兩個或者以上的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組合進行排列,這種組合形式也就是所謂的畫面結構,也就是說,完整的畫面內容是由多個不同形態的基本形結合在一起所組成的,屬于一個整體。在觀賞畫面時,所獲得的觀賞體驗是來自畫面所有基本形的結合所反映出的綜合畫面信息,每一個局部都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正是因為這方面特點,老師在開展色彩課的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從整體角度出發對畫面進行觀察,使學生在畫面的能力和意識方面有顯著的改善和提高。
每一幅畫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需要學會認識作品的結構,再進行結構的創造。大的繪畫結構中包含有小的結構,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繪畫的整體,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對畫面中不同層次感之間的有效處理,提高作品的和諧性和完整性。畫中的大層次和小層次都是相對而言的,具有一定的流變性,導致畫面在整體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開放性。此外,觀察者觀察點不同,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容也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其中的部分細節被省略,部分細節被整合,再經過腦海中的凝練,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細節。
(四)提高學生在作畫方面的主動性
繪畫主要是指人的一種主動性行為,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思想表達需求所表達的結果,在進行繪畫時,不需要獲取對象的全部細節,只需要找到其中所需要的主體元素即可。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在物象的觀察方面主動性會有顯著提高,進而將自然物象向著繪畫的形方面轉化,在之后繪畫圖形元素的組織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意識將逐漸得到提升,最終出現在藝術表現認知中。學生只有掌握了在基本形方面的概括以及構成技巧,才可以應用自身的意圖來實現對自然的把握。學生在繪畫過程中,“主動地畫”以及“被動地畫”,繪畫之后的結果將會有顯著的區別。在“被動地畫”方面,主要是指不經過選擇,不放過其中的細節;在“動地畫”方面,主要是捕捉、尋找、感受、選擇一些主要細節,舍棄其中部分次要細節,展示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老師在帶領學生寫生時,需要引導學生處理好繪畫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能照搬全收,完全復制,這也是繪畫的價值和難度所在。
三、結語
技校美術色彩課教學雖然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提高技校美術學生的抽象能力,首先要幫助學生對繪畫的平面性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其次要培養學生感受圖形的趣味性;還需要發現畫面在構成方面的特性;最后要提高學生在作畫方面的主動性。通過這些方式,實現對學生抽象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
參考文獻:
[1]葛華東.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教學現狀探析及對策[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12):158-160.
[2]楊麗芳.色彩課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美術教育研究,2015,(18):153.
[3]鄭羽.服裝專業裝飾人物色彩課教學探究[J].美與時代(中),2014,(4):61-62.
[4]董波,周禮.技與藝——作為美術與設計專業基礎的素描與色彩課[J].齊魯藝苑,2014,(02):86-88.
作者單位:
廣東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