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超
摘 要:南疆地區農村學前雙語教育在社會各個層面上都受到了極大地關注,在普及雙語教育的同時,也要把握好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方向,從各個教育領域多角度相互貫穿、均衡發展。在研究幼兒美術教育的基礎上從藝術領域課程內容去深挖南疆農村學前雙語教育的成效,分析其美術教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并針對如何從審美教育的角度更好地發揮藝術領域課程的教育目標,提出適當的建議,為南疆地區農村學前雙語教育提供些許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南疆地區;雙語幼兒園;美術教育
新疆自古以來就以多民族聚居為主要分布,長期以來使用的語言除了漢語以外多以維吾爾語為主。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大力發展雙語教育,特別是南疆農村地區的漢維雙語教育。語言學習從娃娃抓起,南疆雙語教育迫在眉睫,2012年起相關教育部門取消雙語教學模式一,全面鋪開模式而進行教育教學,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難以適應的困難,隨后將教育重點投向雙語幼兒園的教育建設中來。本文重點從藝術領域課程設計中分析其美術教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并針對如何從審美教育的角度更好地發揮藝術領域課程的教育目標、提出適當的建議,為南疆地區農村學前雙語教育提供些許參考性價值。
一、南疆學前雙語教育藝術領域現狀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制定教育內容也要求以啟蒙性為主、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目前南疆學前雙語教育主要參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雙語”幼兒園(學前班)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相關要求以及南疆農村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來實施教育教學的制定。
自2016年10月起,南疆農村學前雙語幼兒園由原本的兩年學制轉換為三年學制,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并配備三個階段的六套教輔用書。目前,實施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幼兒教輔用書分為《語言》《科學與數學》《健康、社會與藝術》三本,劃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個教育領域。其中實施幼兒審美教育的藝術領域內容包含“音樂(蹈活)活動”和“美術(制作)活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雙語”幼兒園(學前班)教育指導綱要》中對藝術領域教學目標是這樣闡述的:培養少數民族幼兒能夠初步感受并喜愛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讓幼兒體驗藝術的多樣性,樂意參加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中,對藝術領域教育這樣分析:藝術教育包括藝術知識教育、藝術技能教育與藝術審美教育。然而在學齡前兒童的發育特點來說,他們并不具備接受系統的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只能接受以審美為核心的藝術啟蒙教育,完成藝術教育中藝術審美、創美的任務。
二、藝術領域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3~6歲學齡前兒童是接受審美藝術教育啟蒙的最佳時期,審美也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不難發現,兒童在這一時期的可塑造型非常強,而藝術領域的課程完全可能使全體幼兒對藝術類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愛好,能很好地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的人格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藝術教育在開發人的全腦功能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能擴大孩子的信息容量,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發揮孩子的創造潛力,使孩子的記憶力更廣、更深,記憶的時間更長、更牢固。孩子在6歲以前是生活在動作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世界里,幾乎全部是以右腦為中心,這正是開發右腦的關鍵時期,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詹森的《藝術教育與腦的開發》一書中寫道: “與其他學科相比,你在藝術的幫助下可以取得很好甚至更好的成就。”
三、幼兒藝術領域課程實施現況分析
(一)幼兒教學指導用書中藝術領域課程設計分析
在分析南疆農村雙語幼兒園幼兒指導用書內容時,筆者發現:教學指導用書中各個領域教學內容數量顯示“藝術領域”課程內容數量居多,可推斷出在制定教學用書時課程設計者充分考慮了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以及3~6歲幼兒視知覺發育能力,將藝術領域課程教育作為幼兒學習發展的重點科目。
從藝術領域課程設計中美術活動與音樂活動的比例來看,其中音樂活動占藝術領域課程設計的53%;美術活動占藝術領域課程設計的47%,因此在音樂活動數量上要稍高于美術活動。按照藝術領域的教學目標,要突出審美教育,在美術教育方面的活動設計還有所欠缺,藝術領域教育相互貫通,倘若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憑借優秀的經驗能將音樂活動與美術活動相互結合則能更好地發揮審美教育的目的,然而在實際教育資源環境當中還是相對困難。
(二)教師實施美術教育情況
在走訪南疆農村部分雙語幼兒園的過程中,筆者針對如何實施藝術領域課程教育教學做了訪談調研法。問題一:您對《指南》中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培養幼兒審美教育如何看待?教師A這樣回復:“目前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依照《幼兒用書》安排的計劃進行,《幼兒用書》中有一些內容并不適合農村的條件,在教具準備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難,往往有一些難度較大的活動無法進行,對幼兒的審美教育目標自然也不能很好地達到效果。”教師B提道:“幼兒們的知識面比較小,老師們在準備教案的時候放棄了很多教學方法,比如大班上學期教材中有一個美術活動‘請小朋友畫出你喜歡的消防車,幼兒們幾乎都沒有見過消防車的樣子,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了。”
(三)藝術領域教學評價分析
針對南疆農村幼兒教師在完成美術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中,如何做好對幼兒的活動評價,設計了第二個問題,即“您認為什么才是好的兒童畫標準” ?某村幼兒教師C反映:“幼兒的美術作品看著豐富、生動就是一幅不錯的兒童畫了。”教師D說道:“我們一般都是在美術活動結束后把所有幼兒的作品貼起來,請幼兒們互相選出最好的,然后做展示墻。”
由兩兩位教師簡短的回答我們不難看出,南疆農村幼兒教師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并不了解與重視。造成這類情況的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師在傳授美術技能過程中似乎對幼兒的審美認知教育有所忽略。
四、美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幼兒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不足
在沒有現實優越的教育大環境條件之下,幼兒主動探索美術教育的能力,這時,教師的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南疆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現有條件下,一些村鎮的幼兒園教師數量與幼兒數量出現嚴重的比例差距,幼兒師范教育專業的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那么就直接影響了幼兒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沒有很好的美術教育基礎,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怎樣達到藝術領域的教學目標呢?
(二)幼兒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不明確
在筆者走訪調查幼兒教師對美術活動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如何,請當地幼兒教師回答,結果不一。這表明,在農村雙語幼兒園教學管理方面對教師實施美術教育活動時沒有統一規定相應的教學評價標準與考核標準,因而致使幼兒教師們對審美教育的實際意義并不了解。
(三)幼兒對認識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知識貧乏
南疆農村家庭以務農為主,生活重心在于溫飽,藝術審美情操僅限于小的區域,對子女的審美影響也極為阻礙,他們無法走出鄉村的圈子,看不見大千世界,感受不到一個多民族生活的繁榮景象,幼兒在沒有開闊的審美環境下僅限于教學資源,再加上幼兒教師隊伍中存在大量的非專業教師,教學水平整體較薄弱,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很多的限制,因而在其現實生活中所提供給他們的知識、情感乃至于對美的認知等經驗相對城鎮幼兒來說相對貧乏。
五、在藝術領域中提高幼兒審美教育質量的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美術教育業務水平
提高農村幼兒美術教育的水平首先就是要增進教師的知識面,使幼兒教師在藝術領域教育中轉變思想,將藝術教育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在這方面可以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國培計劃、繼續教育、各個幼兒園之間相互參觀學習等形式增進教師的審美觀;其次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例如由鄉鎮一級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業務水平測試以及多種形式的比賽活動等,既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又能使得美術教育得到更好地交流與發展。
(二)明確藝術領域活動的評價標準體系
形成一個針對藝術領域活動較為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尤為重要,藝術的定位沒有邊界,但是在幼兒發展中,藝術啟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操關乎幼兒今后的人格發展方向。因此有關教育部門應完善藝術領域活動的評價標準體系,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合理評價,并能通過評價達到提升幼兒審美情操的效果。
(三)最大限度地擴展幼兒教育知識面
如何克服南疆農村學前雙語教育資源缺乏的問題備受研究學者的關注,現如今除了政府、教育部門針對藝術領域教學所使用的美術教具增補以外,還有很多的社會福利以及愛心人士為南疆農村幼兒園建設出資出力,在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下擴充更多更大的便利條件,讓更多農村的幼兒進城鎮交流學習,讓農村的孩子走出來,看看真實的社會。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鼓勵多元化,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特別是藝術教育領域中,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教師-幼兒”改變為“多媒體-幼兒-教師”三方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幼兒主動探索和鑒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璽英,周生貴.關于提高新疆南疆地區雙語教育質量的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2]高偉.藝術與腦功能開發[J].現代特殊教育,2000,(03).
[3]王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美]詹森著.藝術教育與腦的開發[M].腦科學與教育應用研究中心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