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敏
摘要:經過多年的教學,我認為數學課中進行德育教學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學生心靈,喚起學生自信的良藥。《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給我們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學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教學目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一位數學老師,要努力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使德育與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滲透、貫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學之中,除了對自身嚴格要求外,還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具有內蘊的思想素材,擬定德育滲透計劃,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數學教育。可以說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適時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就能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同時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數學課前,教師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采用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幽默的數學教學語言,既能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在心里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學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必須始終關愛學生,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是融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從關愛學生出發,培養并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學生的需要,是他們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內部動力,在他們的言行、心理過程和個性中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少數頑皮學生,要做到不歧視、不放棄。德育工作必須著重教育他們立志向學,勤學苦練,完成學業。學知識、長才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要教育學生明確目標,樹立信心。樹立信心體現在相信自己的決心一定能夠實現,對搞好學習具有堅定的信念,并形成理想,使信心更為充足和牢固。因此,數學教學必須聯系學生實際,闡明學好數學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意義,引導學生認識形勢,暢談理想,要教育學生從小就立志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1.以中國數學的光輝歷史和杰出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
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于圓周率》等閱讀教材后,學生會知道:我國自古以來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州早1000多年;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也會做適當的引導:“我們大陸有沒有人獲諾貝爾獎呢?”回答是肯定的:“沒有。”我會接著說:“說不定多年以后,我們在座的同學有人是諾貝爾數學獎的獲得者呢?”以此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2.利用數學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我在講授初二上學期有關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識時,向學生講述了這樣的事實:早在公元前兩千年,我國的治水英雄――大禹,為了解決在治水中的地勢測量問題,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解決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難題,這種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術的研究達兩千年之久。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的積極性。我給學生針對性地布置了一些實習作業,如自己制作測角器,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引導學生處處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了解數學知識在各方面的應用。以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挖掘數學中的美育素材,重視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數學是萬花筒,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數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美育因素。
比如圓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它的完美不僅在于它的完全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而且在于它體現著一種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因為圓本身就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按統一的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就像一個和美的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也遵循著集體的紀律。由此我啟迪學生,你們個人就象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你們所處的班集體乃至于整個社會就好比一個圓,集體的形象與榮譽與你們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若個人不遵守集體的紀律,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會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游離于集體之外,也就得不到集體的溫暖。這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必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將數學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要根據數學課的特點,適時、適當、適量的有機滲透。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長期熏陶、滲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