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并且對我們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弘揚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對于我們國家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學生的必修課目,也是學生了解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那么,在語文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教學,這是傳承和創新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47-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并且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語文教學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并且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肯定。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既然我們談到的是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我們首先就應該認識課堂的重要性。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保障。那么有助于傳統文化滲透的課堂氛圍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課堂裝飾
隨著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有關傳統文化的字畫以及名言警句等都有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營造課堂上的古典氛圍,從而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還是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布置中來,例如:舉辦詩詞大賽,將成績優異詩詞張貼在墻上,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詩詞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會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從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發學生課堂興趣的重要教學方法。傳統文化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但是基本上與人們的實踐活動相關,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對傳統文化進行情景再現。例如:在學習古文《荊軻刺秦王》時,就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好,然后讓學生在課下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在課上以小組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對于學生的幫助和影響都是很大的。
二、轉變教育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乎的不是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延伸多少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慣用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這樣就會造成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掌握不到這節課的重點,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這樣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在那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在教師的教學觀念中,對傳統文化的教學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那么自然就不會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滲透傳統文化。教師作為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自然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教學觀念,這樣才能保證其教學觀念符合社會的發展,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
在現在的教育觀念中,學生才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那么教師就要清晰的認識自己的身份。但凡選在語文教材中的詩詞文賦,這都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中極具教育意義的瑰寶。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只是局限于這些課文本身的教學,還要挖掘這篇課文的深刻內涵,或者關于這篇課文的小故事,這樣才能保證將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優勢最大限度的體現出來。
三、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中的情感優勢
我們還可以充分的利用傳統文化中的情感優勢,使其“潤物細無聲”般滲透進語文課堂之中。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基于社會實踐活動產生的,其必然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積極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尤其是涉及到傳統文化教學時。在學生學習了相關的傳統文化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的在生活中付諸于實踐。例如:在學習《陳情表》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日常的點滴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關愛。情感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樣會給學生帶來感同身受的感覺,讓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語文教學內容本就是細膩和豐富的,而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國家重要的瑰寶,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也是極為豐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利用傳統文化的情感優勢使其滲透到語文課堂之中是完全可行的,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對其提起一定的重視,并且將其運用到實踐活動之中,從而保證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促進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四、結語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其教學內容,也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通過語文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可以保證語文課堂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傳統文化的不斷進步,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滲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其滲透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促進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等,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促進其發展的更加完善。通過我們以上的研究,我們研究了傳統文化滲透的途徑,同時我們也了解傳統文化對豐富語文課堂的作用,但是教育是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社會對其發展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璇.論大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4).
[2]張紹紅,張俊.論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6(35).
[3]嚴運桂,龍厚雄.《大學語文》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3).
作者簡介:
姜春玲(1982年9月14日-),女,漢族,黑龍江省安達市人, 齊齊哈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學士學位,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