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圓圓
【摘要】:退耕還林即對部分存在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可能性的耕地,進行停種操作,并根據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選擇恰當的植被類型造林種草,恢復耕地的林草植被。為了盡可能減少林農的經濟損失,國家采取了相應的糧食和資金補貼制度。退耕還林的有效實施,有利于保證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退耕還林;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對于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也要不斷加深其力度。退耕還林政策的制定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生態環境,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因地制宜。而對于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我國也要積極尋找方法進行改善,解決改革中的不和諧因素,保證我國退耕還林政策的順利實施。
1、退耕還林的必要性
退耕還林指的就是把“耕地”變為“林地”,具體來說,指的就是在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的地區或者是糧食產量非常低且沒有保障的沙化耕地或坡耕地,經過退耕還林,不僅調整了當地的產業經濟結構,又能促進當地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實現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因為近年來我國的林地面積在逐漸驟減,這嚴重威脅到了森林植被與整體的生態環境,所以退耕還林政策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退耕還林主要是以恢復經濟林為重點,輔助以必要的農業耕地,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從而在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全面協調當地的經濟發展,使得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2、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
2.1退耕還林工作缺乏規劃
退耕還林作為一項全國性的工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都會對具體的措施制定產生影響。目前,退耕還林的具體實行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來負責的,但是很多地方缺乏完善周詳的退耕還林實施的規劃,導致具體實行中,存在樹木搭配不合理、造林面積不符合要求、財政資金到位不及時、農民退耕還林積極性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退耕還林工作的進程。
2.2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工程實施初期的政策力度不足以支持現有的經濟水平。政府補貼政策水平較低,會在程度上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造成林糧間作或者套種的現象出生,很可能造成林地退化的現象產生;另外,對于生態林補助的不足,使得生態林的建設不全面,林地不能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會導致農民收入情況欠佳,對其生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2.3服務不到位
退耕還林工程開展后,由于相關培訓工作的不完善,造成很多農戶對于林地的養護工作缺乏了解,不能對林地進行及時的施肥、培土以及修剪等工作,導致林地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對于退耕還林工程的宣傳集中在權利方面,導致很多農戶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該工程建設的生態效益。
2.4農戶利益得不到保障
退耕還林是在國家的倡導下進行的,并不是自發的,既然是退耕還林,就是要把農戶自家的耕地拿出來種植林木,但是并不是無償占用的,國家要對這些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償,可是在這一環節中往往會存在農戶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主要是由于相關的林業部門人員沒有把國家的撥款按時發放到農戶的手中,進而農戶的利益得不到切實的保障,這不僅減少了農戶的經濟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難以使農戶積極配合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難以響應國家的號召,這就嚴重阻礙了退耕還林工作的下一步實施。
3、退耕還林問題的解決策略分析
3.1科學規劃退耕還林工作
不同地區的退耕還林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具體的流程和樹種要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在退耕還林工作正式實施之前,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突出工作的重點。做好區域土壤、氣候、水文等方面的調研,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退耕還林規劃方案,并確定合理的作業方式和作業流程。地方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國家退耕還林的經濟補助政策,確保資金及時到位,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配合程度。林業技術人員要對植物的品種以及造林面積進行合理的規劃,做好不同樹種的搭配,盡量多采用鄉土物種,避免外來物種造成的生物入侵,穩步推進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
3.2深化廣大人民群眾對退耕還林的認識
深化廣大人民群眾對退耕還林的認識是解決退耕還林問題的一大重要有效措施。深化廣大人民群眾的認識首先要讓政府部門能嚴格按照政策的導向實施工作,定期加強對農民的知識宣傳教育以及進一步的培訓,把退耕還林這一概念深入到農戶心里去。再者,必須要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立場來進行宣傳教育,可以適當的開展“退耕還林實踐活動”來加強退耕還林中各個方面的工作規范,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方法引導人們對退耕還林的認識。總之,增強人們對退耕還林的認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各方齊心協力把退耕還林工作做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3.3科技先導,全面推廣,建立多樣化服務體系
科技進步是加快我縣林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在林業生態經濟建設中,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產業結構的層次和素質,就必須把林業的增長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一是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以及石漠化嚴重的耕地優先退耕還林,做到宜退則退、宜還則還,徹底治理,不留死角;要科學選擇林種樹種,實現土地生態的最佳配置,充分發揮土地生產潛力,變“低產田”為“高效林”。二是要積極鼓勵科技人員承包工程和科技攻關,對于在項目實施中涌現出的優秀科技人員,要優先評定職稱,優先提拔,優先晉級,優先評模,真正把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變成興林強縣富民的推動力量。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林業科研開發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全縣林業更好更快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
結束語
退耕還林工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同時促進農業的生產結構調整、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而對于我國退耕還林工程中存在的不完善方面,要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相關人員要積極尋找方法,對于發展過程中的不完善進行及時的處理,保證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保證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邊國富.榆陽區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5(12)
[2]耿成成,賀秋艷,韋松李.淺談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科技旬刊,2014,(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