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甘南藏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在課堂中適當滲透相關數學史知識很有必要。旨在強調甘南藏區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更應融入數學史知識,以期為當地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點教學參考。
【關鍵詞】甘南藏區 初中數學 數學史 教學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40-02
目前,雖然HPM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對于在民族地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提法依舊較為少見,且對民族地區雙語學生的數學教學中依舊缺少課堂中融入數學史知識的引領與大力推動。因而,在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知識極為必要。
1.當前研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雖然諸多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專業的專家大力提倡整合研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要求凸顯數學史的教育價值,初中數學課本中也增加了數學史的分量,但由于部分數學教師缺乏專業數學史訓練、學生對數學史的學習缺乏興趣等原因,數學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被冷落的現象。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表現為:多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少用或不用數學史,部分教師對數學史的教育價值未能有效開發和利用,在備課的過程中對于數學史素材的選取較為困難,講解數學史知識的時間安排不合理,等等。以往的數學教育比較重視理論知識本身的傳授,這就使人們很少接觸數學史的素材,很少運用數學史的生動事例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體會數學史對于數學教育的價值,由此造成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脫節。
2.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甘南藏區藏族中學學生,絕大多數來自邊遠的高原純牧區或半農半牧區,學生的知識面窄、思維能力差、數學基礎知識薄弱。那里工作條件差,教育投入不足,優秀教師外流,異地教師難以引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筆者對甘南藏區一所藏族中學初中部的位數學教師做過問卷調查,課堂上使用“雙語”教學的教師比例僅為,按照新課標基本理念的要求去授課的教師比例為,近乎一半的教師在上課時不會做一些課外延伸,在課堂上滲透數學史的教師比例僅為,的教師認為學生缺乏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甘南藏區藏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非智力型內因。由此表明,部分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草草收場,在教學中少用或不用數學史,因此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更欠缺,更死板,更淺顯,成績固然難以提高。鑒于此,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層面上大力提倡在民族地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知識,不僅可以提高“雙語”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甘南藏區的中學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轉變,還可以推進數學教師在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方面的專業發展。
3.數學史知識在甘南藏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中心環節,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對數學史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原則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夠、數學史料選用不當等問題,不僅會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削弱數學史的數學教育功能。若能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一些數學史內容,不僅可以使課堂“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靈”起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數學史上這樣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的例子不勝枚舉。
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有顯性融入和隱形融入,也為直接融入和間接融入。每學期的第一節課,可采用猜年齡、猜生日等數學趣題,因為學生對老師第一堂課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較高,如果第一節課能把握住課堂時間,控制好課堂節奏,把數學的趣味性講出來,這樣的開頭就已成功了一半。對于第一節課可以運用直接融入的方式,將數學名題以數學游戲的方式講出來,為后面內容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講到無理數的概念時,為了便于學生對無理數概念的理解,可采用“浦豐實驗”等實例,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重復做法國數學家浦豐的拋擲針得到?仔的近似值的游戲。提前讓學生準備好粗細均勻的針和標有相應長度的紙,講的時候只需讓學生準備一支筆和一張紙,但要求他們游戲結束之后嘗試回答其中的數學原理(對初一學生這一點不做硬性要求)。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聽課時的精神狀態顯著改變,精神狀態非常飽滿,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是很快告訴他們的真實出生年月和年齡的時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他們非常好奇,覺得數學這門學科是那么的有趣和快樂。從整個過程來看,學生真正做到了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中嘗到思考的樂趣,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發揮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藏區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提高藏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果經常把數學史料合理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數學教學會變得游刃有余,而且藏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也會發生巨大改變。
4.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幾點思考
目前,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已有數學史的點滴“花絮”,但并未引起數學教師的廣泛關注。相當一部分教師數學史知識貧乏,而中學數學教材限于篇幅,沒有提供數學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來龍去脈,對知識的發現、發展的歷史提的很少,一些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數學問題,也被簡化或粉飾得面目全非。這樣會給學生產生誤導,不利于數學的學習。教材的內容只是樹木,數學史知識可以幫助他們窺見森林。在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最棘手的是如何對數學史內容適當地選材、組合、凝練、刪減,使藏區學生容易接受、樂于接受,并能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使其與課堂所講主題融合,以達到數學史的運用能自然、協調。概言之,在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幾點做法即是:
首先,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仔細推敲可以作為課堂上引入的數學史知識,合理取舍數學史素材,選擇一些能真正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帶來興趣的數學史實例。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讓學生提前做好搜集與準備工作。
其次,課堂上合理融入數學史知識,恰當運用引入方法。注意時間的控制,讓數學史知識成為教好數學的添加劑,避免造成數學史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隔離與獨立。現行課本后面的應用題,有些與數學的實際應用相差較遠,課堂時間充裕的前提下,利用課堂上剩余時間講解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數學名題或數學史料,讓學生了解古今數學家獻身數學的精神,課本后的練習題可以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去完成。
最后,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精神狀態,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隨時準備引入數學史,最大程度的改變學生的精神狀態。講解數學史知識時,可以簡要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以此了解學生喜歡哪種類型的數學史料或數學游戲,便于以后選擇數學史素材時更有針對性。
5.結語
以上做法不僅要求數學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史專業知識、較高的數學史素養、主動積極學習數學史知識,也要考慮藏區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點。本文不深入探討制約甘南藏區初中數學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僅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層面進行了粗淺分析,重點強調在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更應適當融入數學史知識,以期為甘南藏區的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點教學參考。
參考文獻:
[1]徐利治,王前.數學哲學、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結合—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J].數學教育學報,1994.
[2]李國強.數學教師數學史素養提升的理論與實踐探索[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
[3]高月琴.數學史與數學教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代欽.多元文化形態下的數學教育—對中國少數民族數學教育研究的一些思考[M].//代欽:數學教育與數學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王鑫義(1991—),男,甘肅民勤人,在讀碩士,從事數學史、數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