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海
【摘要】:但現階段,我國國有林場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處理生態建設與國有林場艱難處境之間的問題,是解決環境惡化的關鍵。基于此,本文對我國目前的國有林場改革與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從恢復、保護生態以及改善生態功能等角度出發,提出了幾點關于如何更好的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國有林場;生態建設;作用;建議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國有林場不僅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基本保障,同時更是關系到國家的長遠利益以及環境保護的百年大計問題,為充分貫徹和落實十八大精神,應當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解決好生態建設與國有林場艱難處境之間的問題。
1 國有林場生態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國家政策缺失、投入經費不足
全國國有林場4855個,其中:省(自治區)管林場占10%,市管林場占15%,縣管林場占75%。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多將國有林場納入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的管理體制范疇,國家及地方政府財政上投入少,國有林場建設所需的經費支出在當地財政預算中基本沒有份額,絕大多數林場建設經費大多是自籌解決,即使財政有一定的經費投入,大多都是放在省市一級國有林場上,縣一級國有林場基本拿不到財政上投入的經費。財政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國有林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我國國有林場的建立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林場基礎設施卻未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國有林場供電、供水、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破舊不堪,嚴重制約了林場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新頒布的《國有林場管理辦法》雖然對國有林場進行了明確的重新定位賦予了其專門從事植樹造林、森林培育的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林業事業單位,但在相關政策支持上仍嚴重不足。
1.2 國有林場發展定位不清
國有林場當初建立的目的是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但由于國家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國有林場為解決自身的運營經費問題,不得不片面的強調以發展經濟建設為主的經營措施,不斷加大對天然林的采伐,著重以發展速生樹種為主的經營措施,以縮短經濟收入周期保障林場的良性運轉為目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南方特別是廣東、廣西的速生桉的發展,導致的樹種結構嚴重單一化,加上人為管理措施不當造成的水資源環境受破壞等矛盾日益凸顯。林場發展定位出現了偏差。林場是要保飯碗還是要保生態呢?林場的這個發展方向和定位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2 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的建議
2.1 明確國有林場的發展定位,將國有林場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
國有林場改革,將國有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為“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此,筆者建議國家應當在此次的國有林場改革中,明確國有林場性質和隸屬關系,理順體制、完善機制,以保民生、保生態改革目標,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將國有林場作為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加大投入,加強管理,促進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
2.2 建設發揮國有林場森林生態管護開發的科技示范帶動作用
國有林場在營造林方面歷來都是全國的示范帶動領頭羊,哪里有國有林場,那里森林資源就異常豐富。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將國有林場生態建設和保護地位推到了生態建設的前沿,國有林場必將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起到科技示范帶動作用,為全國的生態建設工作帶個好頭做好表率。一要在培育珍稀樹種等育種育苗方面發揮科技利用表率作用,加大和林業科研單位的合作,利用它們的新的科技成果和手段,培育生態建設所需珍貴樹種等品種,為國家生態發展提供優質種苗。二要在調整樹種結構技術方面做好帶頭作用。由于過度采伐天然林和營造速生豐產林,造成了單一的樹種結構。國有林場改革后,作為生態建設的先鋒隊,重新恢復以前天然生態樹種多樣化的森林植被生態圈,必須開展林區樹種結構的大調整。要充分利用林場營造林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從樹種培育選擇、樹種混交方式等因地適宜開展樹種改造和調整,并將經驗和技術做好社會推廣,帶動整個社會生態建設穩妥推進。三是生態管護技術及經營理念的示范推廣。國有林場要全面實現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保護為主的根本轉變,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上,有計劃進行濕地保護、水源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控制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亂砍濫伐等非正常森林消耗,有效防止外來生物侵害,科學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
2.3 綜合發展,夯實國有林場生態建設基礎條件
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是幫助國有林場走出困境的基本條件,但僅依靠政策和資金是不夠的,要想實現國有林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走綜合開發利用道路。首先,利用國有林場自身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及管理優勢,大力發展林木良種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珍貴用材林基地,保障營造生態樹種的來源,減少林場生態建設和維護的成本;其次,多種經營大力發展林場經濟。利用林區豐富的自然資源,重點發展森林人家等特色旅游以及林藥、林菌、林果、林菜、木本油料等林下經濟特色產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積極發展節能、環保、高效、特色的林產工業,重點發展對保護生態和改善林區民生具有示范帶頭作用的林產工業項目。三是有效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國有林場道路、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公眾健身養生、觀光游覽、科普考察等提供便利條件,改善林場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優化林區發展環境。選擇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的國有林場建設一批生態文化與教育基地,健全標識、解說、引導等宣教系統,作為弘揚生態文化、普及自然知識的場所,向公眾開放。四是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加強國有林場管理機構建設,重點建立健全省級國有林場管理機構,強化機構職能,充實機構人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國有林場改革發展亟須的高層次人才和實用人才,著重從育苗、營造林、動動植物保護、森林生態旅游、林業產業化發展、信息化等方面引進和培養人才,為林場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慶有,張雪飛.如何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J].河北林業科技,2014,(1):92-92.
[2]彭定萍.論國有林場場外造林對區域林業與生態建設的推動作用[J].廣東科技,2014,(2):126-126,102.
[3]官福成,高立國,胡彥鵬等.如何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