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晴+吳燕+陳鴻+牟雪嬌
【摘要】本文以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為例,通過對微課教學概念和模式的解讀,對微課教學中的三個重要環節:課前預習階段、課堂組織階段、課后復習階段進行系統分析,強調每一階段對課程教學影響的不同因素,以期對微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設計 微課 教學模式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urs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lessons concept and mo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hree important links in the course of the Micro-lesson: Pre class preparation stage, classroom organization stage, after class review stage, Emphasize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eaching of each stage, in order to provide Micro-lesson the reference of teaching.
【Key words】CAD;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
【基金項目】安徽省一般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的教學研究與應用”(2016jyxm0247);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6zjjh01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51-02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人們學習新知識的方式越來越豐富。過去通過報紙、雜志、圖書等資源了解國內外大事、新聞和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而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可以用報紙、雜志、圖書獲取知識,還可以利用網絡系統,通過電腦、IPAD、移動設備等隨時隨地獲取最新資訊和系統的學習各種知識。這是信息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同時也使高校教育教學發生著新的轉變。《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堅持育人為本,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在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進程中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支撐發展與引領創新的重要作用[1]。從慕課引入課堂教學開始,緊接著又開啟了微課的教學改革,將在線學習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真正推向了教學實踐。
一、微課教學的概念和教學模式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大規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主要以微視頻的方式出現在教學中,將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核心,致力于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微課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不在課堂上講課,而是把所有課程都提前錄制下來,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做原來在家做的事情”,通過學生在課外完成直接教學的方式來改變傳統以講課為主、直接教學的方法。
(二)微課的教學模式
按照微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將微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課前預習階段,就是指學生在上課前通過電腦、IPAD、移動設備觀看教學視頻[2],實現知識的預習;二是課堂組織階段,在課堂上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視頻教學后的心得和存在的疑惑,通過個性化輔助教學,答疑解惑,并且完成作業,實現一種新的課堂教學形態;三是課后復習鞏固階段,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基本已經熟練掌握了教學內容,利用課后時間對教學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這三個階段是微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微課教學時,要協調好三者的關系,精心組織,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性質
計算機輔助設計,簡稱CAD,主要是以應用操作為主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開設在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園林、土木工程、機械制作等相關應用型專業[3]中,這些專業在培養學生時更注重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樹立,因此,該課程在學生基本能力的養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高校開設此課程基本以“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地點設在計算機房,基本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觀摩、操作的方式同時進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承擔著講授和輔導的角色,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有時會出現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調動不起來等直接后果。因此,如何改變教學現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該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如果要解決此問題,關鍵在于改變現有的課程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正是微課教學的關鍵所在,它把直接教學從集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人學習空間,從而把集體空間變成一種動態的、交互的學習環境,老師在學生運用概念和創造性地參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給予指導,使學生可以在面對面的課堂時間獲得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三、課前教學視頻的設計與引導
(一)視頻設計要點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微課平臺來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教學設計的創新,前期關鍵在于課前教學視頻的設計與引導。微課的教學視頻一般以10-15分鐘為宜,突出“微”的特點,主要原因在于微課視頻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所講授知識點進行自學,因此視頻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專注性和積極性[4]。如果教師給學生在課前看的視頻材料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得不到較好地學習效果,則起不到翻轉課堂的效果,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內化的失敗。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
好的教學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能夠得到更好地激發。學生意識到他們希望向老師學習更多,而不僅僅是課本知識。因此,在微課中,重要的三個決定因素是課程內容、好奇心和師生關系。課程內容是學習的核心,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因此,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了解學習過程,并激發對學習的好奇心。
當今教育現狀中,教學內容占據所有課程教學因素的80%以上,而理想的教育狀況是課程內容、好奇心和師生關系各占三分之一。因此,課前教學視頻的設計,需要從調動學習學習的好奇心著手[5],給予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和課題的自主權,讓學生去探索自己的興趣,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章節進行學習。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將所有教學內容進行上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選擇性學習,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學生就會喜歡這門課程,進而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
四、課堂教學的活動關鍵
翻轉學習的創始人喬納森·伯格曼認為:好的教學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密切的關系[6]。學生無論是在教師里進行學習,還是在視頻中學習,亦或是在課本中學習,都是在向一個人學習,雖然形式上看起來都是在獲取知識,但是結果卻不盡相同。面對面的互動比一個人向課本學習更加生動,也更靈活。因此,利用課堂時間通過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互動,豐富學習內容,對學習中的疑惑進行解答,進行個性化輔導等,都可以建立較密切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主動和體驗式教學
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尤為重要。由于現在的大學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基本在30-40人左右,一位教師要面對這么多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優等生更優秀,差生就會更差,由此就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教學過程就會變得輕松有趣。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中提出一些在教學視頻學習中難以理解的內容,讓班級學生進行解答,形成互助學習;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教學實例引出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圖紙繪制,先繪制完成的同學可以幫助沒有完成的同學一起完成,并展示制作成果;對于那些對視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單獨輔導,用新的方式進行講解,這樣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重視,也不會因為沒有學會該課程知識點成為落后生,相反他們下次會更積極努力的進行視頻學習,來趕上其他學生的進度。
(二)單元測驗教學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中,還可以增加單元測驗這一教學環節。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掌握的一部分知識點和繪圖技巧,就可以通過單元測驗來檢測學習成果。單元測驗的成績可以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即以過程性考核的方式呈現,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階段性學習成果和學習狀況,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而非僅僅強調期末考試的重要性,這一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以便促進下一階段的學習。同時也能夠督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專注、認真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組織中,通過學生互助學習、繪圖競賽、單獨輔導、單元測驗等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通過學生主動和體驗式學習,建立更愉悅、更有效、參與度更高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課后復習的重要意義
課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有力武器。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課堂的學習和課后作業的完成,而忽略了課后復習這個重要的環節。復習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一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知識的系統復習。這兩種復習方式都很重要,特別是對計算機輔助設計這樣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學習是一個過程的累積,而且在54個學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有新的知識出現,學生在不斷的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如果忽略了對舊知識的復習,就會造成遺忘,因此學生的課后復習及其重要。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知識量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不斷的復習,可以通過教師布置課后練習題或者階段性試題,督促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鞏固知識體系。如果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上傳往屆學生考試試題,讓學生按照考試要求進行自我測驗,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然后對繪圖結果進行總結,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系統復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結語
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來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而微課正是可以實現全新教學模式的新體驗。雖然微課在高校中被廣泛應用,但是依然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教學要點需要教育教學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地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通過興趣化教學、選擇性教學、差異化教學來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王鍵.以教育信息化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解讀《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
[2]劉靜.高校微課研究現狀及相關問題探究[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9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73-277.
[4]吳嬋.關于微課對優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0.
[5]孫麗.基于微課支持下的高職翻轉課堂教學策略[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6][美]喬納森·伯格曼. 翻轉學習:如何更好地實踐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09.
作者簡介:
肖晴(1983-),女,漢族,江蘇銅山人,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室內外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