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磊
【摘要】在新課標的深化改革要求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美術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人格健全與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將美術教學實施多元化發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繼而提高美術教學的感染力與效率。
【關鍵詞】高中美術 教學策略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98-02
開展多元化的美術教育課程是實現教學多元化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多元化教學具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全面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美術課非常利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應該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強化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教學角色實現多元化
高中的美術科目并非是單一的,而是融入了很多學科的知識,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與展現形式。這就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協調組織的能力,還要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美術知識形象直觀的向學生全面的展示出來[1]。為此教師應該明確多元化教學的意義與理念,通過將知識內容、教與學、形式方法整合起來,從而構建出一個具有美術教學特色的課程體系。此外教師還要及時轉變師生角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的精神與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深入了解高中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與困惑,并積極鼓勵學生將困惑與問題反映到課堂上,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計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建議。還要建立良好的教學評價,當學生在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鼓勵,幫助他們建立美術學習上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當學生在美術學習上感到困惑時,及時給予耐心的輔導,充分將情感教學法穿插其中,完善美術教學的課堂體系。比如說在山水畫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多方面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由教師對全班學生最終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教師要肯定正確觀念,并糾正錯誤的想法,幫助學生加深對山水畫的認識與了解。
二、教學內容實現多元化
教師應該將內容作為教學的核心,更新多元化教學的觀念,讓學生從“要我做”轉變成為“我要做”的積極學習態度[2]。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美術課堂通常是以鑒賞畫作為主,而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這對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并無益處。比如在講到雕刻藝術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實物,讓學生從形、感官、觸覺等多個方面觀察雕塑的質感與造型,從而結合聽講來掌握雕塑的美術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美術資源進行教學,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產生對美術的濃厚興趣。比如在講到人物畫時,可以結合皮影與剪紙兩種教學方式來變現。這樣既可讓學生對古人的對人物的刻畫方式進行全面的了解,還可以將中華傳統美術資源與文化傳承下來。這樣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能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形象有趣起來,極大提高了美術教學的效率。
三、教學流程實現多元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美術教師往往忽視了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使得將教學過程死板單一,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只是用考試成績就輕易的肯定或者否決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態度[3]。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深化,使得教師能夠將課堂主動權歸還給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將教學結果進一步弱化,強化教學過程,從純講授的教學模式轉變到實踐教學,注重技能學習的教學模式中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能力與理解能力。比如說在學習《父親》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是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看出他用了什么技法么?等。又或者可以展開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比如開展“你畫我猜”的游戲教學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與繪畫能力。
四、結束語
結合情感教學、實踐教學、體驗教學以及小組合作教學等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模式,讓學生從美術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從多元化中擴充自己的美術知識,強化美術技能,積淀美術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并貫穿于學生的終身教育與學習中。
參考文獻:
[1]陳馬玲.淺析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18.
[2]方樟連.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6,16:70-71.
[3]莊冬瑩.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2,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