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微課由于主題鮮明、短小精悍、資源共享、情景豐富等特點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文章通過構建微課學習框架,在實踐操作性強的中職財會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教育,以《記賬憑證的填制》課程為例進行實踐,以期掌握有效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及改進事項,為促進中職財會專業有效課堂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中職財會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242-02
一、引言
與普通教育相比,中職教育是針對實踐操作為重點的特殊性教育模式,旨在培養職業性、技能型人才。財會是許多中職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傳統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如何提升中職會計課堂效果,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已是迫需解決的教學課題。
“翻轉課堂”以構建“有效課堂”為目標,以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教學關系為原則,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關注了老師的指導點撥,它借助日益大眾化的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創設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使教學信息更加清晰明確、學習流程合理流暢、復習檢測方便快捷。近年來,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中職會計課堂應積極將新媒體融進教學,將微課引入到課堂,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深度融合。微課與翻轉課堂形式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實現了教學模式的翻轉。
本文通過構建微課學習框架,對中職財會中開設的《記賬憑證的填制》課程進行了“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期掌握有效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及改進事項,為促進中職教改提供新的思路。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理論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的“林地公園” 高中。早在2007年,該校兩名化學老師將錄制好的視頻課件上傳到網絡,起初,他們只是為了幫助缺課的學生補課。后來,其他學生在家也開始觀看視頻課件,課堂上變成了教師對難點問題進行輔導。在可汗學院的推動下,“翻轉課堂”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并成為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圖1 所示。
由基本流程圖我們可以看出,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把握好四個環節:
環節一:制作教學視頻并上傳
教師在吃透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的基礎上,開始制作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應當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同時需明確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教學視頻原則上不超過15分鐘,即微課。
環節二:課前針對性練習
為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在課前可以進行適當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和發現問題的目的。但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必須注意數量和難易搭配,幫助學習對知識要點的消化理解。
環節三:課堂教學活動實施
課前學生已經過深度預習,學生已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就應該根據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采取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方式,師生、生生之間交流難點、疑點,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師巡視各組的學習進展,對有問題的小組和學生及時給予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實現知識的應用創新。
環節四:教學評價與反饋
課后,教師需進行點評,并與全班同學分享,并將課堂上發現的問題進行逐一解決。這一環節需要教師對前期工作做一總結梳理,使學生達到提升能力、融合貫通的效果。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記賬憑證的填制》課程中實踐
(一)教學流程
筆者在汲取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成功經驗后,提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微課學習框架,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流程,以中職財會中《記賬憑證的填制》課程為例,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分別實現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和知識補救。
課前:
教師活動:錄制教學視頻,時長為5分鐘,視頻從明確記賬憑證填制時的要求入手,共10點,而后結合具體的經濟業務講解專用記賬憑證的填制,畫面展現各類具體記賬憑證,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操作,主要講解了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及轉賬憑證的填制。
學生活動: 利用U盤、移動硬盤等移動存儲設備或微信群、QQ群等網絡交流工具獲取教師錄制的視頻及其他教學資源。在課前完成視頻內容的學習,按照視頻操作步驟,進行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及轉賬憑證的填制,并隨時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課中:
環節一:情景導入,吸引學生
教師活動: 分享情境,布置任務。要求:將班級同學分成5組,每組同時完成相同的3個任務。
學生活動:了解任務
環節二:任務一—觀看視頻,溫故知新(微課)
教師活動:強調難點: 填寫記賬憑證編號、注明所附原始憑證的件(張)數、記賬憑證的簽章。
學生活動:再次觀看課前微課,回顧知識點,之后各組根據預習案總結的記賬憑證填制的要求,派代表進行解說并提出觀看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環節三:任務二——自主探究,小試牛刀
教師活動:布置任務二:結合任務一的理論知識點,每位學生嘗試根據原始憑證
(實訓1、實訓2)填制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教師進入學生中間,觀察學生填制情況,隨機抽取學生,展示、批改其填制的憑證,最后老師總結點評。
學生活動:分析實訓1及實訓2對應的會計分錄,動手填制業務題對應的記賬憑證,隨后,學生派代表講解填制過程,其余各組同學相互交換編制的記賬憑證,并試發現編制時的問題。
環節四:任務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師活動:布置任務三: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原始憑證,每位學生嘗試根據原始憑證(實訓3、實訓4)填制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引導學生分析原始憑證,確定會計分錄,選擇記賬憑證,正確填制。在演練進行中在小組間巡視,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對各小組展示成果進行互評。
學生活動: 分析原始憑證,判斷經濟業務性質,確定會計分錄,選擇記賬憑證,編制記賬憑證。 各組派代表說一說完成實訓的思路,最后,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環節五:評價
教師點評,學生自評、互評,完成《小組合作評價表》。
環節六:總結
由學生進行本課重、難點小結,教師點評。
課后:
教師活動:收集和整理學生作業,對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將這些課堂動態生成的資源分享給學生。
學生活動:完善并提交作業,同時,根據需要,繼續學習教師課前提供的教學視頻和課后分享的資源
(二)案例評析
1.課前:教師精心制作微課,分發給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調控學習進度,懂了的可快進跳過,沒懂的可反復觀看,也可以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工具向教師和同學提問,也可以到課堂時進行專門解決。通過微課學習,學生對記賬憑證的填制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完成了預習工作。
2.課中:課前經過深度預習之后,在課堂上以情景導入、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訓相結合。通過教師巡視及組內成員生生互助,有利于教學難點的及時解決,有利于有效課堂的構建。
3.課后:教師將課堂中觀察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將這些課堂動態性生成的資源收集整理后分享給學生。這些內容能被長期保存,遇到問題可隨時查閱。另外,缺課學生利用這些資源可進行補課;學習困難的在課堂上又不敢提問的學生,也可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補救性學習。知識的及時補救,讓課前、課中、課后達成連貫一體。
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
(一)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古人云:“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痹诜D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在《記賬憑證填制》一課教學中,筆者課前制作了《記賬憑證填制要求》微課。課上,各個小組“百家爭鳴”,每個小組就課前學習的記賬憑證填制要求的知識和疑問與其他的小組一起交流討論,全班共同開動腦筋,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的積極性。
(二)改變了對教材的使用,開拓了教師的思路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托。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在“翻轉課堂”的理念下,教材不是學生學習唯一的資料,更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的資料,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這就要求老師對教材要進行適當的“剪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學資源也越發豐富,視頻、音頻、圖片、音樂甚至可以自己創作。教師教學資源的豐富,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課內容有了期盼。
筆者在《記賬憑證填制》教學之前,在網上搜索了大量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素材。同時,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微課。在“翻轉課堂”理念下,不光對教材進行“鋪墊”,還進行了“整合”,教師對教材的使用率提高了。
(三)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更體現學生的個性化
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很簡單,往往以分數論英雄。而且,評價多來自于“他評”,是老師給學生的評價,很少有學生“互評”或“自評”。同時,學生的個性難以得到發展。在“翻轉課堂”的理念下,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一刀切”,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課堂上不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及提出質疑的賞識和贊許,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有動力,獲得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結語
筆者利用微課,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中職財會課程教學中,實踐證明,在實踐性、操作性強的中職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是可行的,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主動學習能力都得以提升。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畢竟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 這只是有益的嘗試,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實施翻轉課堂積累經驗,才能完善適合中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金陵.用“學習任務單”破解“翻轉課堂”教學難題[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3):5-10.
[2]劉小晶,鐘琦,張劍平. 翻轉課堂模式在“數據結構”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4(1):106.
[3]金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 [J].模式論叢,2014(23):55.
[4]陳愛華. 淺談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改革教育改革[J]. 成功(教育版),2011(4):18.
[5]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6]張海晨,李炳亭. 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252 - 263.
作者簡介:
錢金晶(1988-),女,浙江湖州人,學士,助講,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