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澄澄++唐成佳
【摘要】目前,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基于這樣的人口現狀,老年醫學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醫學問題。以人為本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任何課程的教育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老年醫學的臨床教學中也需要滲透人文關懷。本文將探究人文關懷在老年醫學的臨床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人文關懷 老年醫學 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227-01
引言:對于當代人而言,長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嚴重的老齡化現象也給社會帶了極大的負擔,老年人的醫療、養老等問題都應得到關注。在從事老年醫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給予老年人必要的人文關懷,讓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減輕社會的負擔。
一、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肯定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存需求,追求人類的自由與天性解放。用一句話概括,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這種觀念的出現標志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也反映了人類在認知水平上的提高。人文關懷體現在臨床醫學中,就是以病人為主體,關注病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通過治療與調理,讓病人真正健康的走出醫院,回歸生活。適當的人文關懷能增強病人應對壓力的能力,促進病人的康復。這是現代社會對醫療行業的要求,也是構建和諧友好的醫患關系的前提和基礎[1]。人文關懷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在老年醫學的臨床教學中,必須重視人文教育。
二、臨床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的方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傳播人文思想
中國的人文主義思想早在西周時代就已經出現。《周易》有言:“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是“人倫”和“人道”的意思[2]。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天道人倫,強調人的重要性和人間正道的存在。西方的人文思想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強調人的天性應該得到釋放和尊重,人性中固有的欲望應該得到滿足。西方人文思想與中國的人文思想有一些差別,但關注的中心都是人。現代醫學越來越尊重生命的完整性,開始向人文方向回歸。老年醫學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病人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其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在臨床教學中,指導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關懷病人。例如,遇到病情相對嚴重的老人,應該經常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每天做一些常規的身體檢查,確保老人身體狀況穩定并給予心理疏導,讓老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更有利于治療。對于一些缺少家人照顧的老人應該適當照顧其日常生活,并給予一定的精神慰藉。
(二)將病理知識與人文理念相結合
基于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器官逐漸衰老,因此,病癥是多方面的,如心、肺、腎等內臟的功能都會下降。神經體統的功能也會下降,導致反應比較遲鈍。熟練的掌握醫學知識,是醫科學生進行臨床實踐的重要基礎,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和醫療技能,在治療病癥的同時,指導老年患者進行保健,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也會有成為老年人的一天,學習醫學知識不僅是在為他人服務,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以人文關懷輔助治療,讓學生在面對患者時能有面對親人的感覺,并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患者,從而讓患者更快的康復。例如,幫助下肢不能活動的老人打飯送水等,讓老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更好的配合治療,從而促進身體的康復。
(三)關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
身體機能的衰老使老年人常常疾病纏身,這也導致老年人存在一定的情緒障礙。特別是病癥相對嚴重的老年人,會有絕望、焦慮、抑郁等心理,害怕給家人造成負擔,同時又害怕家人對自己的病情置之不理,矛盾的心理使老年人異常脆弱,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心理問題,老人的身心健康將難以得到保證。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既要治療老年患者身體上的疾病,同時要減輕老年人的心理負擔。在臨床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人文理念,讓學生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少一些精神上的壓力,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在老年醫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學生關愛老人的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偉大的敬業精神,促進老年醫學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鄧瑋,陳慶偉.在老年醫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11,06:654-656.
[2]李榕,王文清,鮑臻,王曉明.人文知識教育在老年病學教學中的意義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3,06:109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