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基于牛羊胎盤為子母形,自體又是反芻類動物,以及其產后極易因為胎盤滯留出現炎癥等實況,提出了做好牛羊產后醫治的建議,從而使其再次受孕成功得到切實的保障。甲硝唑在治療厭氧菌引發的感染上體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本文主要探究外用甲硝唑對牛羊產道疾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牛羊;產道疾病;甲硝唑;治療效果
甲硝唑為一類白色、淡黃色晶體或粉末狀的化學藥劑,微帶臭味,味咸且澀,帶有廣譜抗原蟲與抗氧菌雙重功效。牛羊患有產后疾病以后食欲不振、高熱不退。甲硝唑憑借經濟性、副作用小、過敏反應發生率低等優勢,在患畜中有較高應用頻率,本文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歸納。
1、臨床資料
選擇患有產道疾病的牛羊共10例,其中牛8例,奶牛4例,黃牛4例;羊2例,均為小尾寒羊[1]。上述牛羊經體查以后都滿足產道疾病診斷要求,其中有6例牛羊為陰道發炎、4例牛羊為子宮內膜發炎。外用甲硝哩給患病牛羊服用3~4次,一些患病牛羊陰道炎癥得以根除;對于病癥沒有緩解的患畜,對其應用慶大霉素與青霉素等消炎藥物;對于病患惡化的患畜,對其施以中藥治療方法,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2、的癥狀
較為常見的癥狀為陰道勤膜色澤暗淡,時有腫脹與出血現象,勤膜表皮還有膿液流出,紅色分泌物帶有腥臭味,患畜經常出現用常用尾巴擦蹭外陰的動作,擺出欲要排便的架勢,糞便量稀少頻率高,常出現多動不安、焦躁情緒。部分患畜還會產生假發情狀況,經多次交配后輪沒有成功。病情嚴重的牲畜有可能出現高燒不退、血尿、攝食速度極度遲緩、排泄物增多、萎靡不振、長期保持俯臥位姿勢等現象,奶羊奶牛的產奶量急劇下降。
3、診斷
3.1患病奶牛體形龐大,外觀病態顯著,參照配種全程、產后飼養與管理狀況,可以借助直腸檢查的方式達到深度剖析發病原因的目標。通過按壓與撫摸子宮或陰道的途徑,觀察內分泌物數量增減情況、子宮角與體的形態尺寸,病畜精神反應快慢等體征,能夠達到辨識子宮內膜是否存在感染。若子宮角增大,疼痛,形似面團,用手掌捫及有波動感,可確診牲畜患有產道疾病。
3.2患有產道疾病羊若病情較輕,其表征不明顯,病情嚴重的患羊體態消瘦,食欲不振,精神懶散,久臥不起,尾部排泄物部分成塊狀,外陰紅腫、經常擺動尾巴,站立時目光呆滯,神態痛苦煎熬,發情期延遲無規律,多次配種失敗。
3.3患有產道疾病的黃牛體型日益消瘦,免疫力急劇降低,他類病癥奶牛之間無異。
3.4對患病牲畜陰道進行檢查。具體過程可以概述如下:即歷經消毒程序以后借用開張器檢查陰道中豁膜與分泌物形態,癥狀較輕者不會出現任何反常變化,發情帶有規律性,但是數次配種以后懷孕概率不大;而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畜而言,在體查過程中發現其子宮頸外口彈性極低,充血腫脹現象顯著,并伴有潰瘍體征,分泌物顏色濃重,臭味撲鼻。
4、治療
案例一:
一13歲母牛在暮春時節生產下一犢公以后,突發產道疾病。養殖戶做出如下闡述內容:該牲畜在上月中旬產子,生產過程中出現難產現象,決定改用人工輔助生產模式,產后母牛第3d產生陰道脫出,本地獸醫應用縫合陰道方法對其進行醫治,30d治療期間并無反常現象出現,1個月后其再次出現陰道脫出現象,依照上述縫合方法再次治療,同時肌肉注射青霉素,多日以后其癥狀明顯減輕[2]。在節氣與溫度變化中,該母牛在初秋時節產道疾病再度嚴重隨著季節變化,病癥為該陰門微微腫脹,并伴有時黃色分泌物滲出,出現輕微慢草現象,數月以來不發情。獸醫前去診治,參照其前期癥狀,診斷為子宮內膜發炎,使用0. 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外陰以后投放甲硝唑20片,并靜脈注射靜注500ml氯化鈉溶液,青霉素180萬單位+甲硝哩注射液500 ml,1次/天,連續注射3d以后回訪,該母牛上述癥狀消失,發情正常,配種成功。
病例2:
1只小尾寒羊發病,養殖戶口述其本年2月份購買,飼養一個月以后產子4只,生產后母子健康,但是該母羊后續幾個月無發情表征。獸醫前去診治,發現該羊外部無異常,但是將其尾巴提起,發現其外陰水腫,泛白,豁膜發紅,尾巴上滯留黃色豁液,根端骯臟,邊界不凈,羊圈衛生不潔,糞尿混合成泥狀,昏暗潮濕。該母羊被確診為陰道炎,使用0. 1%高錳酸鉀液清洗外陰以后投放甲硝哩片10片,并連續口服5d中藥,其成分與劑量如下:當歸3g,琴丹參15g,白芍20g,復盆子30g,生地230g煎汁,1副/日。14d后患羊基本痊愈,7月份發情,配種成功。
結束語:
由全文論述的內容,對牛羊產道疾病癥狀以及甲硝唑藥效有一定的了解。為了降低畜患事件出現的概率,飼養人員應該做好圈舍清理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優質的管理技術, 避免由于感染使牛羊產道出現損傷,在特殊情況下,生產以后做好牛羊子宮清洗工作,灌注中藥湯劑補充其營養成分。
【參考文獻】:
[1]張貴臣.牛羊產道疾病外用甲硝唑配合治療療效分析[J].科技風,2016,03:51-52.
[2]史衛平.外用甲硝唑配合治療家公畜產道疾病的效果試驗[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1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