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云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立足課程文本,提升語用能力。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精選語段、隨堂練筆,體悟內涵、培養語感,適時補白、放飛想象等三方面入手,研究在語文教學中立足文本,培養學生良好語用能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文本;語用能力;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0-0036-01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理解內涵、體悟情感等。語文課程文本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根基,是拓展課外閱讀的根本出發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立足文本,提升語用能力。為貫徹落實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方案仍在不斷改進中,廣大語文教師各抒己見,提出了全方位、多方面的見解,但最終的落腳點都要回歸課本,都要立足文本,提高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語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學生應能通過得體恰當的語言表達實現自身與他人的完美交際。現結合教學實際,對培養學生良好語用能力的有效措施進行研究。
一、精選語段,隨堂練筆
近年來,“讀好書,多讀經典”的浪潮滾滾而來,各行各業都在大力倡導閱讀經典書籍,因為經典文學作品不僅包含著正能量的人生態度,還有一般文學作品所不可比擬的精妙語言。好的文字語段能流露出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給讀者以精神上的享受或震撼。
教學《煙臺的海》一文時,教師強調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應用。例如,“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氣勢洶洶地掠過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氣勢洶洶”“千萬頭暴怒的獅子”讓學生感受到海的氣勢磅礴。如果文章只用簡單枯燥的“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掠過這片海”來表現海,不僅在語言層面上不足以吸引讀者,而且在“海”造型的塑造上也是一種缺失。類似的句子都可以作為老師強調的重點,作為要求學生重點積累的精選語句。另外,想要將積累的美句演變成自己的素材并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學生要多進行隨堂練筆。學生能根據精選語段進行模仿借鑒,并最終消化,為己所用,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總之,精選語段、隨堂練筆能讓學生積累更多優美的語段。閱讀與練筆的完美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作者的心境,并對學生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二、體悟內涵,培養語感
語感,是指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的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理解和吸收過程的高度濃縮,它牽扯著學生的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多聽、多說、多讀,抓住文字的本質,走進作者的世界,體悟作者的情感,進而不斷增強感悟能力,增強語言感覺能力。
例如,四年級語文上冊蘇軾的詞《水調歌頭》中有這樣的句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語感能力強的學生誦讀時,會運用語感的強大力量深入作者內心,產生共鳴,不禁感慨道:人世間總會有悲、歡、離、合,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任何事物向來都是難以圓滿的。學生能從中讀出作者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能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的一種無奈。培養語感是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語感的培養與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學生日積月累,逐步形成。語感的情感色彩極其豐富,培養語感要求學生真正認識到文字的力量,明白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和情感。
三、適時補白,放飛想象
補白就是指課本上沒有寫,但有利于學生理解,必須補充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補充,引領學生放飛自我,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文字與情感背景中放飛想象,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探究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體會語言文字的強大魅力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適時補白不僅能夠將語言內容活用化,還能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感悟作者的人生經驗和情感體驗,最終實現作者與閱讀者內心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
教師授課時,經常會先用一個生活常識或者提出一個有爭論性的話題引出本節課所講的文章,這就是適時補白的一種體現。例如,教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沉香救母》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補白的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沉香,你會怎么救自己的母親?學生就會大膽想象,隨機發揮,說出很多種方法和策略。同學一:“我不會去向二郎神求助,我會直接找四仙姑暗中幫忙。”同學二:“我會靠自己的力量,日積月累,日日不停息去移開華山。”同學三:“我先將寶蓮燈拿回來,打敗二郎神。”可見,適時補白不僅豐富了課文,活躍了課堂,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放飛想象。所以,適當補白、適時補充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講解一篇文章時它并非是最顯眼的,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四、結束語
總之,語文課程是最貼近生活的學科之一,是表達個人情感、改善人際交往、提高自身魅力的必備科目。在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大力倡導立足文本,拓展文本,隨堂練筆,將書本中的語言文字化作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融入生活,應用到生活中,在語境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在感悟中讓學生體味百態人生。
參考文獻:
[1]黃玉麗.如何培養中年段學生的語用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6(02).
[2]程燕.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