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萍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依托“英語社團”幫助學生擺脫“青春期心理危機”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150501090]
借用一句話,“教育”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辦學”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分數,還要有為未來謀劃的詩意和眼光。“父母之愛子,教育之愛生,則必為之計深遠。” 鄭州市教育局2016年提出了“做有未來的教育”,要求我們站在學生和國家的未來,安排現在,引導我們思考如何使現在的教育行動具有未來的意義。我校在“做有未來的教育”行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育人功能,追求更好的課程生態,為奠基學生美好的未來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科學創辦學生社團,逐步使之課程化
做有未來的教育,就要思考進入我校學習的學生,經過我們三年的培養,走出校門應該是什么樣子?他能否應對未來的生活?我們在學生入校后充分調研他們的實際狀況,找出各自的短板與特長,為“補短”,更為“揚長”做好準備,并對他們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然后根據國家的育人目標,以及我校“人文素養,美育特長,復合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圍繞畢業生形象定位,充分挖掘本校教師資源,再借助一些社會力量,創辦了文學藝術、學科特色、學生興趣、實踐管理等四大類共27個社團。
為有效實現學生興趣特長與學校培養目標的融合與統一,我們要求每個社團都按照課程的標準科學規劃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幾年的實踐下來,《人物速寫》《歌舞青春》《學唱英文歌》《數學思維與生活》《古錢幣文化與鑒賞》等已形成有形成果,升級為校本課程,目前,還有幾個社團師生根據活動內容,正在編輯新的校本教材,新學期就能成為校本課程。
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美育設計多樣化
鄭州18中是一所以美術為主要特色的高中,2015年被確立為“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學科特色類(美術)試點學校”。說到美術,不少家長認為:文化課成績不行,就學美術吧!可以走捷徑上大學!也有人認為美術就是畫畫,學了畫畫,就只能教畫畫,或當畫家,路子太窄!其實不然,這兩種看法在認識上都存在誤區,事實真相是:畫畫可以讓人提高審美,可以激發出創造力!未來可以從事許多高端時尚的職業,例如: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和動畫設計師等,還可以進行工業設計、時尚設計,可以當插畫家、原畫師,更可以從事藝術產業,就業未來前景非常廣闊!
學生們明白了美術的意義,不再硬著頭皮被家長、老師逼著畫畫,而是自覺主動地刻苦練習繪畫基本功,他們積極參加藝術社團,用心去感知美、發現美、創造美。在“呼吸社團”,學生以植物為材料,用老師傳授的滴膠技術設計、制作畫框、賀卡、書簽等,他們認真學習扎染技術,還親手制作版畫,描畫馬勺。在“我型我塑”泥塑社團,孩子們除了學習中西方雕塑知識,還擼起袖子,恣意拿捏,任思維馳騁。在他們手中,紅色的泥土仿佛有了靈氣,變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參加鄭州教育“十二五”規劃成就展,好評如潮。在“墨潤十八”社團,學生拿起了毛筆,一筆一劃中體會漢字的架構美,行云流水間學會篆、隸、楷、行,筆走龍蛇,讓他們感受到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還有音樂、舞蹈社團,孩子們徜徉在藝術的殿堂,知道了達芬奇是畫家,但同時也是雕塑家、發明家、音樂家(他長笛吹得不錯),還是醫學家、地理學家、生物學家;愛因斯坦是科學家、梁思成是建筑師,但都會拉小提琴,學生們在學校營造的藝術氛圍中漸漸明白: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經不存在問題,精神文化必將成為人類更高的追求!2016年我校被授予“鄭州市美育實驗學校”,今后,我們將更加突出繪畫、書法、音樂、舞蹈的美育作用,讓校園處處都有美,讓每名學生都掌握一項藝術特長,我們相信,這些美的烙印一定會融進學生的氣質里,也一定會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面向未來實施理念,活動開展實效化
做有未來的教育,要求我們活動設計必須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考慮,為確保實效,我們將“道德課堂”理念引入社團,要求指導教師每次活動都要做好“道德課堂”“三問”,嚴格做到“教、學、評一致”,避免社團鬧哄哄搞花架子。
在鄭州市全面鋪開創客活動時,我校因在外租校過渡,沒有足夠的教室建創客空間,但創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不能因客觀條件讓孩子們缺上這重要的一課。我們的老師和DIY愛好者的學生一起建起了夢想實驗室,在這個以激情(Passion)、產品(Product)和項目(Project)“三P”教育元素為主的創客工坊里,學生們用3D涂鴉筆創作3D動物、埃菲爾鐵塔模型;利用廢紙制作紙漿藝術品。沒有固定精美的教室,學生的探索求知欲一樣被激活,沒有高大上的設施裝備,自主思考的實踐意識同樣在增強。
當然,我們的生活不僅僅只有快樂和幸福,疾病和災難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降臨,“紅十字”社團應運而生,同學們在此了解急救知識,學習急救技能,并刻苦地進行實操訓練,他們代表鄭州市中學生參加省級大賽,因出色的表現勇奪一等獎。金杯閃閃,讓急救成為學生熱學的一門技術,未來一定會滿足不時之需。
不可否認的是,我校社團雖深受學生喜愛,但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和兄弟學校相比,都凸顯稚嫩,也不全面和完善,但在“做有未來的教育”行動中我們一直在勇敢地探索實踐著。創辦社團以來,我校“舞動十八”被評為五星社團,“鋒行中原”“我型我塑”“風之速”和“天籟之聲”等4個被評為四星社團,“校長助理團”“動感旋律”和“萌芽文學社”等3個加入了鄭州市社團聯盟。在社團的全員參與中,學生們變得開朗、自信,學習興趣大增。令人驚喜的是,非智力因素的改良也隨之帶來了學業質量的改變,近年來,學校高考成績連年實現大幅度正增值,教學質量持續穩步提升,校園充滿了勃勃生機,畢業的學生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已就業,都發展良好。
實踐證明,有未來的教育是高瞻遠矚的教育,它彰顯了教育的價值與真正意義,它要求我們將目光和行動從育分轉向育人。正是因為我們照著做了,才使得我們現在的教育行動有了未來的源頭活水,才使得鄭州18中在不同尋常的歷史時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神話與傳奇。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做有未來的教育,是要培養“有未來的學生”,育學生,我們堅守 “有道德,向未來”,做教育,我們堅信: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寫不好的詩,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