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
摘 要:目前,在中小學的音樂課本里主要是以簡譜的歌曲居多,那么在彈奏歌曲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那么,鋼琴的即興伴奏在于“即興”二字,就好比是教師在備課時用的提綱,教師在上課時需要將所要講的內容填充進去,所講的內容能否使學生們接受就要看這位教師的水平了。因此,鋼琴的即興伴奏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即興伴奏;歌曲編配;伴奏方法
一、和聲功能的編配
和聲功能的編配在為學生彈奏歌曲的時候就顯得很重要。學生是否有激情演唱歌曲,就在于老師編配的和聲功能好與壞,同時也決定著歌曲音樂性的好與壞,也可以說和聲功能的編配則是鋼琴即興伴奏中的靈魂和骨架。和聲功能可分為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的選擇,其選擇的是否恰當則會直接影響著整首歌曲旋律性。因為正三和弦有其一定的穩定性,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為歌曲即興伴奏通常往往都會以正三和弦為主副三和弦為輔的伴奏和弦類型,這樣會保持著主旋律的平穩、流暢的進行。而當我們將開始部分、高潮部分和結束部分先后劃分出來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選則把正三和弦放到旋律開始的部分,以強調調式。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樂句以T和弦為開頭,在半終止時會以D和弦來結束,如果旋律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選擇S和弦來代替,在樂句的終止時往往選擇一些終止式來結束旋律。例如,K46—D7—T、K46—D7+6—T、K46—D7—T—S—T等,這樣一來會起到起承轉合的效果。如果一直這樣運用正三和弦進行的話,不免會感到有些枯燥和無趣。所以,在高潮、轉調及一些特殊的地方,我們則應該多去想一些副屬類的和弦將其填充,這樣才會增加一些音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二、節奏音型的選擇
其次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歌曲的音型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老師所彈奏的歌曲按照部分來進行劃分節奏型,即歌曲的開始部分、高潮部分和結束部分。不同歌曲的曲調風格決定著歌曲的所選用的不同節奏型,例如《國歌》就因該選用柱狀式的和弦音型,能夠使音樂節奏明朗,具有進行曲式風格;在歌曲具有抒情性的時候,則可以選用半分解和弦,為其高潮部分的發展做鋪墊;如果歌曲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性,那么分解式音型則具有單線條流動的織體形式,它的效果可以使音樂變得優美、婉轉、動聽。在著幾種音型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加入和弦外音,充實著伴奏的織體,使其和弦更具有旋律化。而這些音型比一般的和弦音型要更加的形象化,生動化和具體化。當在使用分解和弦音型的時候,伴奏者經常會使用分解和弦的琶音形式來進行全篇的伴奏,但是這種形式在伴奏中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再其間加入半分解式和弦,豐富其內容。但是,分解式和弦經常會在高潮或者是結束的部分使用,這樣會推動音樂的走向,使其效果變得熱情洋溢、氣勢宏偉壯闊。
三、有旋律伴奏和無旋律伴奏的結合
在授課歌曲的時候,老師彈奏即興伴奏,一般可分為有旋律伴奏,無旋律伴奏和綜合型旋律伴奏三種。有旋律伴奏是基礎,無旋律伴奏是關鍵,而綜合型伴奏則是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即興伴奏中更高層次的要求與水平的體現。在有些歌曲當中,我們可以在高潮部分或者是旋律性強的部分加入有旋律伴奏,更而突出旋律主題,從而使學生更加有激情的去演唱。在有的時候,我們伴奏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旋律持續音的情況,學生會持續音符演唱,但是作為伴奏者是不必隨著演唱者一同持續的,這樣會使音樂變得空蕩,我們可以加入一些和弦或者是歌曲的旋律進行填充,增加其伴奏的充實性。
綜上所述,為歌曲進行鋼琴的即興伴奏的特點正是在于“即興”。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即興伴奏不能像經典伴奏那樣,仔細地考慮和運用較為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無法較細致和復雜的多聲處理。即興伴奏是老師在看著簡譜的前提下進行的,不需要有過的準備,在短時間內能夠彈奏出合理的音樂線條,是歌曲更具有戲劇性。正是即興伴奏的這種不同之處才會更加彰顯出音樂的流動性,在音樂的課堂里自由的徜徉,為學生帶來一節生動的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