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 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場所,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究主要是針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研究和落實,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此種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理論。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是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將課堂真正的交還給學生,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準備教案階段,應當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同時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說:在《認識時間》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了解秒、分、時之間的換算、以及具體的讀取方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每一個小組中發一個鐘表,由學生自己撥動,以此對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行有了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同時通過觀察鐘表上有幾個大格子,又有幾個小格子,以此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聯性。接下來,讓學生撥動鐘表,將上下課的時間在鐘表上表示出來,或者是表示自己的起床、上學時間等,由此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充分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有效的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進行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必須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等綜合能力。合作探究也就是師生共同參與和創造學習內容,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合作探究模式還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互補,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為學生營造出合作交流的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積極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表達方式。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是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將學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個實力均衡的小組;然后教師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接下來學生表達自己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可以說,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非常符合新課改教育理念,不僅可以使學生全面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探究能力,對于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
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數學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同時,數學知識由于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日常生活,又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實際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自身的生活經驗越有關聯性,那么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學習內容,學習效率也會非常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密切關聯,營造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通過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的形象和真實,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用得上,而并非是枯燥難懂的符號和公式了。通過此種生活化的教學,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充滿活力,極大程度的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難度,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說:在小學數學四則運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撲克,組織學生進行“加減乘除”的游戲。在最開始階段,每名學生手中有7張撲克,然后從剩下的牌中隨意抽取一張,將此數字作為加減乘除運算的結果;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牌,進行加減乘除獲取結果。如果學生可以運算出來,教師應當及時的給與表揚;對于沒有計算出的學生,鼓勵學生繼續抽牌,直到得出所要的結果。通過此種教學模式,學生均能夠保持濃厚的參與熱情,積極主動的展開學習,對四則運算知識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的以后學習和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黎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3(3):9.
[2]王振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