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演員在舞臺上呈獻給觀眾的視覺藝術有多個方面,其中舞感是演員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認知,再通過藝術的加工,最終呈現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再者,舞者舞蹈表現的“形象世界”不是現實的物質世界,是其想象虛構和體驗感受的結果,也是一種心靈的映像,它據劇情所需,再加上演員對此的理解來展現一個個新的舞蹈。其審美原則必須按照風格性、表現性、功能性的內涵。從根本上說,舞感是中國古典舞里不可缺的東西,它有與生俱來,也可以自己琢磨,但這并非一朝一夕,必須在有確認認知的前提下,才可以透徹的領會到舞感的深刻含義。
關鍵詞:舞感;審美;舞蹈文化
在舞蹈作品當中的舞蹈動作和雜技他們同樣具有技藝性,舞者在具備各種高難度的技巧能力與豐富的表演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的是舞蹈的感覺,這些都非一日之功,需要舞者的苦學聰練。在課堂訓練方面,不是一味的像機器人一樣重復練著單一的技巧,應該多注意舞蹈的表演和演員的舞蹈感覺,在任何時候都是在表演,不是在完成任務。在劇目中,不論是單一還是連貫性的技巧許多演員都能很好的完成,可他卻不會跳舞,沒有任何美感可言,完全是為了完成技巧從而串連出來的舞蹈,這是相當可怕的。當然,不是說完全就不用技巧,只是要把他運用的十分恰當。這樣的同時舞蹈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才能更加藝術化的完美,從而才不會喪失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
一、舞感的特點分析
舞蹈是一門藝術表演類別的項目,觀眾通常會想舞蹈感覺指的是觀賞者的感覺,舞感它不是當讀者讀完一篇文章,再讓你寫出或說出你對它的觀后感,這個“舞蹈感覺”指的是表演者的感覺。其實舞蹈作品,不論群舞或是單雙三,它體現的都是鮮活的“生活”“人物情感”以及編導和演員之間的對話和它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經過藝術想象和幕后的揣摩,在心中描繪生動的情景、意境,真實的物質生活是客觀的,藝術虛構的情境卻是主觀的,它是表演者的個人經歷、理解的體現,附加自身的氣體,因此它具有獨特的個性,所以就算每個人跳出同一個舞蹈,都是不一樣的。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對同一事物的看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社會系統的影響而產生巨大的變化,想當然舞者也更是如此,對生活理解的加深,舞蹈感覺才會變得更加美麗。感覺是要通過表情、動作相結合才能體現出來,因此它十分難以把握。表情不是說在歡快的舞蹈里咧著嘴笑,或者是悲傷地情緒里皺著眉哭,表情這二字對于舞蹈演員來說,它其實是很內涵的,發自于心、出自于情,也許笑著笑著就哭了,相反一樣。它是以個人理解和要求的不同,從而表現出來的舞蹈如若沒有很好的詮釋它,表現起來就及其不自然。在練習時或每個動作拆開看來,雖然每個動作都很標準漂亮,可它不單單只是擺,它是把每個動作竄之連貫,點線節奏據劇情所需而定,是可視性的外化形式;按對象來說,舞感是自己內部和外部的協調;按能力要求來看,是對其音樂的領悟力、對舞蹈主題的意志力、協調能力、理解力、舞臺表現力,以及對藝術執著追求的完整要求;按訓練方式來說,是一天一天一遍一遍重復的演練,以及親身體會的基礎訓練。所以說,舞感是一種集合體。
二、舞蹈感覺的養成
演員在舞臺上呈獻給觀眾的視覺藝術有多個方面,其中舞感是演員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認知,再通過藝術的加工,最終呈現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再者,舞者舞蹈表現的“形象世界”不是現實的物質世界,是其想象虛構和體驗感受的結果,也是一種心靈的映像,它據劇情所需,再加上演員對此的理解來展現一個個新的舞蹈。其審美原則必須按照風格性、表現性、功能性的內涵。從根本上說,舞感是中國古典舞里不可缺的東西,它有與生俱來,也可以自己琢磨,但這并非一朝一夕,必須在有確認認知的前提下,才可以透徹的領會到舞感的深刻含義。其審美原則必須按照風格性、表現性、功能性的內涵。從根本上說,舞感是中國古典舞里不可缺的東西,它有與生俱來,也可以自己琢磨,但這并非一朝一夕,必須在有確認認知的前提下,才可以透徹的領會到舞感的深刻含義。舞蹈感覺的形成大致分為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美感過程這三個階段。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在舞感形成的過程中,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或不足都會妨礙學生舞蹈感覺的形成。我們同樣講究這樣三個過程的完整。
1.認知過程
記得剛開始學《在水一方》這個作品的時候我是二年級的上學期,當時我就覺得這個舞蹈很美,但自己跳起來根本就不知道在跳什么,只是依葫蘆畫瓢的把它搬到了教室,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小孩在跳舞,一味的只想完成老師布置下來的這個任務。那一學期我記得是每周的二三還有星期五的下午后兩節都是排練課,第一節排練課是在小教室排的,老師讓我跟著音樂完整的跳了一遍,那一遍我真的只是為了動作而動作,沒有任何情感思緒,還有很多的動作不穩定,跳完我真的感覺我沒有學過舞蹈,自己跳的都會那么沒自信。接著老師很細心的跟我從舞蹈的第一個動作開始扣、擺,就光舞蹈的剛開頭都排了4~5節課,我真的覺得好枯燥,每次一排一說就是一節課,時間長了我覺得開頭真的是可以了,我覺得應該繼續往下面走,我一點的小心思老師一眼就看了出來,她說:“是不是覺得這樣非常枯燥?別急,其實這整個舞蹈的意境就是從開頭開始的,你要從頭就把觀眾帶入到你舞蹈的人物意境里,讓觀眾跟著你的感覺走。”這一番話使我枯燥的動作和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使我不得不很認真的從頭投入,不急不躁的一步一步往下走,經過一次次的排練、磨合我認識到,一個成品作是慢慢磨出來的,跳舞不止是簡簡單單的學動作做表情,而是要深入作品中的人物,俗說:跳到忘我的境界,就是當你跳的時候你就是“主人公”不再是現實中的自己,你要感覺她的內心情和潛臺詞,在情緒里跟他人對話,就像穿越一樣,再加上自己的呼吸氣體和對作品的深度認知,用心用情去詮釋,從而達到人物舞蹈音樂為一體。
2.情感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成熟了,小時候不懂得的情感現在能懂了,當我每次跳有人物情感的作品時,老師們總會和我說很多關于這個舞蹈的一些故事,甚至讓我去看與它相關的電影與書籍,想讓我明白表達的動作的意思,還會教我怎么去理解、飾演這個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如今,當我在復排《在水一方》的時候,我發現我不像二年級剛接觸這個舞蹈時那樣的生疏,有時甚至能夠抓到劇中的靈魂精髓,再后來我已經能夠詮釋自己的情感在其中。舞蹈《在水一方》,跳的即是神也是人,講述的是一個女子的等待,等待著她的他,過去的一切都在她心里,就算他已經不在,可她一直都在追尋等待著,在她心中他一直都在,不曾離開,這一切的一切都很懷念,還記得我們約好的那個“地方”(上場斜角口)么?在舞蹈的最后一段時,全場亮著最亮的大白光,跟著音樂跳著跳著我會哭,哭著哭著又釋懷無奈的笑,不厭其煩的三次連續性的重復甩手,就是要表達女主人公的無奈和痛心,你就走了,留我一個人在這里,你知道我有多難過嘛?你怎么就這么狠心,忍心丟下我不管呢?為什么你要離開?第一次:這是內心話最多和時間停留最長的一次;第二次:這是時間最短但還是一如既往追尋的方向,有想過放棄;第三次:終于還是清楚他始終還是不在了,看向天上,很釋懷,苦笑的笑了,其實我還是很幸福的,因為曾經擁有過,回憶還是那么美好?;氐郊抑兴穼さ却倪€是那個約好的地方。劇目《在水一方》是一個很凄美的創作。一路走來,接觸它真的不少,有很多大型的演出以及比賽,印象越來越深刻,對這四個字也有說不出的情感,我覺得它就是我的,這是他人無可代替的。
3.美感過程
近年來,舞感的概念逐漸引起了許多舞蹈者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越來越重視學生舞蹈感覺的培養,越來越多的舞蹈演員認識到如果只是進行單一的身體訓練而沒有舞蹈思維訓練,和很多的舞臺經驗以及跳大量的劇目舞劇來充實舞蹈人生,那么他(她)就是“舞盲”。換句話說就是,只有當一個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自我感覺,在他(她)跳每一個舞蹈或做出每一個動作都極其自信的時候,將來他(她)在舞臺上才能引起良好的觀眾感覺,給觀眾帶來美感,用心去融化觀眾,這樣他(她)的藝術人生道路才能光彩照人,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在古典舞中,動作有不停頓的流水線,也有鼓點節奏的點停線,這都是它變化的特點。當然它也要有點有線,剛柔并兼,氣體合一。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臺或教室)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在確定認知的前提下,由表及里探尋規律,發現規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庭院深深.科學發展觀與藝術職業教育.中國網和平論壇,2008.
[2]程春玲.關于舞蹈表演“有形”與“無言”特征的解讀[J].藝苑,2009,(02):48-49.
[3]韓金子.談中專生舞蹈教學能力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01,05.
[4]肖慶玲.舞蹈感覺的本位于體位[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26(4).
[5]習周爽.舞蹈身韻與文學意境[J].舞蹈,2008,11.
作者簡介:
古宛玉(199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現就職于廣東歌舞劇院,首席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