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微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的課堂課后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發展契機,傳統職業教育在不斷優化發展的教育環境中逐漸顯露出不足,作為高職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中應當做到把握微時代的脈搏,以“微信+移動網絡”多元互動鋪就泛在學習環境,促成實現微的時代微的學習,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達到英語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微時代 高職英語教學 泛在學習 微學習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異常迅猛和強大的今天,人們的生活隨著手機、平板等微小終端的便攜普及,不可避免地踏入了移動互聯網新興的“微時代”,人們從臺式電腦屏幕面前解放出來,用手指的觸碰更加簡單快捷地詮釋著無線網絡世界的便捷和隨時隨地。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和移動網絡覆蓋率的日益增高,人們開始習慣于面對手機屏幕方寸之間,教育類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與教育相關的APP越來越多,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與學的方式都在悄然發生改變,微信We chat的出現,微信公眾號的建立,讓泛在學習由理論變為了現實。而以各類信息簡潔傳播和方便獲取為重要特征的“微時代”的到來,同樣提出了嶄新的挑戰和發展的契機。
一、微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的課堂課后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微時代強調通過互聯網+實現“入微”和“濃縮”,利用日常生活當中的碎片化時間,以獲取知識及信息的方式和手段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為契機,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等微小終端隨時隨地學習補充,語言學習尤其是英語語言學習的觀念和方式也自然而然地發生改變。基于傳統的黑板粉筆、幻燈片及普通教室環境的英語教學手段顯然已經無法跟上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腳步,也與微時代學生手中的微小終端格格不入,挑戰出現的同時也帶來了打破傳統課程和教室帶來的學生學習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契機,教師同樣也需要退一步深思自己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的定位和所發揮的作用。
另外,微時代的另一特色是可以通過把握學生更易保持短時注意力的特點,以快速的信息傳播、簡單的文字標記以及大量結合圖像等多媒體的方式環節式呈現微小知識點,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反復觀摩以達到解決問題甚至加深對于問題理解的目的。網絡的互動和開放式討論可以隨時隨地為學生答疑解惑,而且效果也會成倍增強,這也是課堂教學無法達成的教學溝通過程。海量的信息、短小的碎片時間、人性化的發問解答互動,無疑會成為高職學生在語言學習當中的強大助力。而通過互聯網+實現“入微”和“濃縮”,這就要求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能夠有效地在短小時間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清楚有層次地闡明微小知識點,事后又可以及時作出解決問題提供學生深入理解的反饋。融合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現代的教學手段,在微時代可以利用微信平臺結合英語課堂教學,平衡使用翻轉課堂,保證學生收獲最大化,這將成為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全新的挑戰及機遇。
二、微的時代微的學習
傳統職業教育在不斷優化發展的教育環境中逐漸顯露出不足,在微信We chat和微博Micro Blog流行的網絡社交時代,微課的發展也是勢不可擋。微時代的出現與蓬勃發展,學生在課余埋首于手機平板,生活中利用各種APP進行便捷消費與運用的同時,學習模式同樣需要改變“入微”來適應微的時代。
1.微時代的學習環境。微時代學習環境需要構建基于微課程的創新型英語教學模式來以微小學習環節成就巨大的學習效果。微時代的微教學的概念主要是微課程+微學習。微課程本身并非微型教學,它又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指的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區別于微課程,微學習通過處理相對較小的學習單元以及短期的學習活動來達到了解微內容的效果。而微課則是指“利用最短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或作業題、考試真題、模擬題的一種微型教學”。微課適用于微時代的背景,它可以運用于線上線下,并起到在課堂上講解新知識點,以及課后輔導有效補充的作用。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所占資源微小,可構成情景化問題的解決方案,方便且容易被接受。微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亟需引入與之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讓語言的學習和交流更加鮮活有效。在一線英語教學執行者當中,也開始出現了制作各種微型課程的興趣和熱潮,但是大多數的英語教師手中只有碎片式的微課資源,而且有些只是多媒體視頻,并非名副其實的微課,也無法真正引入到高職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去。如果可以依據課前回顧類、新課導入類、知識點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等不同的類型設計出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內容有趣的高職英語微課程投入為微小學習環節,并在微時代的信息渠道中加以合理的分享和利用,時間短、方式靈活的微課必將給課堂教學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注入新的活力,以微課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他們利用零散時間有效地進行微學習,也將大幅提高高職英語課堂的活力和效率,激發學生泛在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微時代來實現高職英語學習的最大化和有效化。
2.移動微學習的策略。具體而言,當以“微課”教學視頻為主體,以“微信公眾平臺”為載體來完成碎片化時間的利用達到英語語言學習以及學習輔助的目的。不得不提及的便是移動網絡(微信)學習平臺的利用,其優勢在于:使用便捷、成本低,在學生中受眾度高;使用過程中受時空、網絡、環境等限制因素少;微信平臺特色功能強大,滿足英語學科對圖文、語音、視頻等多媒介的需求。可以通過群發信息、用戶管理、素材管理、圖文分析、關鍵詞自動回復、自定義菜單和微信群等渠道來完成及完善英語翻轉課堂的課后所需有益補充、練習與強化。
三、以“微信+移動網絡”多元互動鋪就泛在學習環境
目前,高職英語主流課堂采用以計算機為載體、以互聯網為支撐的多媒體教室教學環境,確實在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技術運用已經完善純熟。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計算機的固定,需要以人來適應計算機的所在,而且多媒體教學系統也同樣存在更新慢,設備維護相對滯后的情況,明顯落后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教師需要依靠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室來有效地管理教學資源,脫離課堂環境也無法做到追蹤學生學習現狀和及時反饋學生提問,而學生僅限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特定的學習資源,無法自主安排并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由此,以移動網絡為手段,以微信軟件為平臺,鋪就多元互動的英語泛在學習環境成為適合于英語教學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必然。
1.泛在學習環境。而所謂“泛在學習”作為普適計算應用于教育領域而發展起來的學習方式,指的是一種無處不可的學習常態。其中包括時間、地點、設備、方式、所需學習信息與學習支持,甚至于學習參與者本身的任意性。由此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任務為焦點,會葆有永久性、易獲取性、即時性、交互性、教學活動真實性及適應性等鮮明的特征。而其優勢集中體現于實現長期學習的可能性,即永久保存學習過程和進度;所需學習資源的可選性,隨時隨地自主調控學習進度,及時獲取有效信息以解決眼前實際問題;交互交流的可支配性,實現線上與專家、教師及其他學習者的同步或者異步同效的交流探討;解決實際問題的可控性,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真實學習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學習信息的可適應性,泛在學習環境的構建彌補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需的不同方式和要求所存在的差異。
以泛在學習理論為基礎,加之微時代的到來,微小碎片時間的利用成為主流,特別是微信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原有教學的常態。泛在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要的英語語言文化信息,進入可選性交互學習環境,進行真實的在線或離線語言交際活動并獲得實時的評價反饋”。
2.多元互動的英語泛在學習。出于拓展教學空間,并實現泛在學習環境的交互、共享及自主等優勢,應當設計開發集教學管理、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學習評價、互動交流為一體并互為補充的英語教學系統,以期在移動互聯網全面覆蓋的環境中達到英語學習的持續化和有效化。而且處于泛在學習環境下,實現管理、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的英語教學系統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其中,教學管理者、教師可以介入管理功能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實時追蹤和動態管理。建立微信公眾號整合優化學習資源,定期推送并不定時添加新的內容,即時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資源選取。另外,通過微信平臺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學習進度的反饋,以提升語言技能為核心目標,將英語教學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拓展以及課外延伸三大主要模塊,配合相關微課程的投放,滿足學生多元的語言學習需求和實現微學習的可能?;A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英語基本技能的相關課程和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課后自主學習并加強訓練以達到提升效果,另外根據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新出臺的政策也會更新題型要求及模擬試題;專業拓展涵蓋跨文化交際的日常社交和商務往來兩方面的學習內容,以期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國際視野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課外延伸可與其他跨專業英語類課程接軌,輔助學生英語綜合實力和專業技能的提升。在移動網絡覆蓋的基礎上,利用微信平臺以及其強大的運作功能和極快的傳播速度,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塊及類別,實現個性化的泛在自主學習。
四、結語
在微時代的背景下,挑戰來自于信息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無疑引發了高職教師對于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的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學觀念及師生間角色轉換的深思,同樣也必然是高職英語課堂課后面臨的改革與發展的契機。作為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中應當做到把握微時代的脈搏,在自己玩轉互聯網+移動終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慕課和微課等優質教學資源實施翻轉課堂,靈活運用各類微時代的APP將英語教學融入到學生日常,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另外,應與學校及信息技術人員通力合作構建“微信+移動網絡”多元互動的泛在學習環境,實現師生角色、教學目標及方法、知識傳播和評價方式多方位的改革,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達到英語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36-42.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
[3]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05):26-32.
[4]王偉.微課資源應用現狀調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9-12.
[5]劉丹丹,董劍橋,李學寧.大學英語泛在化學習環境的建構與管理[J].中國教育學刊,2013(10):78.
[6]李建興.建構教育溝通平臺[J].海峽教育,2012(1):3.
作者簡介:邱月(1981.6-),上海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