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劍斌
(廣東省羅定市瀧州中學羅定藝術高級中學)
摘 要:美術鑒賞課程作為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提升高中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拓寬高中生的藝術視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強調美術鑒賞課的重要地位,要求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鑒賞水平,帶領學生進行高效的美術分析,并在鑒賞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美術創新,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并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課堂延伸,提升學生的整體美術鑒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課;高效教學
《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論》中這樣描述道:“美術鑒賞”主要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欣賞和評論”的延伸和發展,其主要方法美術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美術作品中深層次的創作背景和藝術內涵,改變傳統的美術講述模式和學習模式,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美術專業素養,培養學生的美術感覺,優化美術教學中的課堂結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本文中,我將分析三種不同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希望不斷提高高中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一、指導學生在情境中鑒賞
在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教育中,由于某些美術教育課程內涵比較深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學生展示出本次教學中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或帶領學生去美術館、藝術館進行具體觀察,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深刻的鑒賞。
例如,在對高中美術(人教版)《陶器》這節課進行講授的過程中,因為本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經過基礎學習,了解我國制作陶器工藝的悠久歷史和偉大的藝術成就,分析彩陶藝術的特色,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對陶器進行觀賞,客觀地評價我國古代的藝術,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在進行課堂教授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帶來幾個“彩陶藝術作品”,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對彩陶進行鑒賞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我國彩陶藝術的發展歷史,陶器造型的分類和我國彩陶藝術的主要特點“以意寫形、圖案動的形態格式、高度概括標志性圖案、彩繪藝術、強烈藝術風格”等,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認知水平。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對所帶來的“陶器”進行現場的鑒賞,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逐漸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素養。
二、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鑒賞
教育學家巴普洛夫曾經說過: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可見對比學習的重要性。另外由于高中美術作品很多來自于國外的藝術展示,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其內涵,所以教師要指引學生通過對比的研究,從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和思想,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比如,在講授高中美術(人教版)《20世紀美術》這一節課的時候,因為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印象主義和印象主義的代表畫作,理解色彩和光學之間的關系,并學會用心去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在作品的對比中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莫奈的風景畫《印象日出》和《盧昂大教堂》;馬奈的《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草地上的午餐》;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和凡高的《向日葵》等,使學生觀察這些作品的不同,分析這三個藝術家所創作的“印象畫作”,比較出其不同。由于學生只觀察了比較淺的東西,所以教師給學生講解“莫奈的畫作借助光和色的變幻來展現;馬奈的作品善于使用黑色,使整個畫面色彩變得更加響亮;修拉的作品使畫面產生混合色彩效果;凡高作品展現最強光”,從而使學生在對比中總結出印象畫派的藝術風格,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三、帶領學生在探究中鑒賞
高中美術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探究鑒賞的模式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有小組探究撰寫探究報告、同伴之間的自評和互評模式、師生之間的互相討論等。其主要目的是在探究性鑒賞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升華美術鑒賞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高中美術(人教版)《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的講述中,由于本課的目標是使學生學會用線條表現出物體的基本結構,理解以線來造型的作畫模式,從而加強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和把握,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在進行本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根據教材給學生講述如何使用正確的線條去展現物體的結構,并給學生展示出具體的藝術模型,使學生進行觀察測量,掌握其基礎。之后引導學生組成小組模式,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去用線條表示一個幾何圖形,并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部進行自評和互評。
在高中美術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指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對比學習中和探究性學習中掌握鑒賞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認知能力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喻鳳.巧借同課異構,促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16(7).
[2]白錦秋,黃啟波.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