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聽話教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它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說話教學共同構成語文教學的整體,這是無可置疑的。對聽話教學做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機對話將成為一種新的交流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發展合作的精神。”這實際上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認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更注重對學生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聽力的訓練,導致口語交際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強課堂聽力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一、聽話能力訓練的內容
1.注意能力
俄國著名理論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一扇門,任何東西都得經過它。”因此,注意能力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分心。例如,當學生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時,我會讓學生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這樣不單是培養了學生注意的集中能力,又能培養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2.辨音能力
口語由三個要素組成:語音、詞匯和語匯。當聽別人講話時,只聽發音,就能聽懂演講的意思。辨別聲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辨清每個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如“他是司長”,假若聲母辯不清就理解成“他是師長”。(2)辯清每個音節的輕重。如“照應”一詞中,重讀“應”。指的是“配合,呼應”;輕讀“應”,指的是“照料”。(3)聽清每句話的語調。人們說話時的情感態度不同。說話的語氣和語調也就不同,語義就有變化。如“你真能干”說得剛而抑時,表示諷刺或責問;說得柔而揚時表示贊揚。(4)注意停頓的含義。如教材五年級下冊練習四中的“語文與生活”的第一題,要求明確句子的意思表達。
3.理解能力
理解是聽力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我們聽力能力培養的基本內容。表層理解要求聽話者具有一定的概念和知識。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練習五的“語文與生活”的新詞中,假如學生對現在的房地產的知識一無所知,那么對“樓盤”“期房”“現房”“經濟學”“寫字樓”要理解這些新詞的意思是不可能的。我會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增加學生的知識。深層理解往往借助于語境,需要聽話人“透過表層”發掘出深意。
二、聽話能力的訓練方式
聽、讀、說、寫這四種能力總是互相交織、互相滲透的,課堂上聽話能力的訓練總是和讀、說、寫、記等活動交織在一起同時進行,重點放在“聽”上。
1.聽文聽話復述能力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復述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調動學生記憶、思考模仿的訓練。如六年級下冊的第八課《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在沒有授新課時我先讓學生看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相關片斷,然后讓學生把里面的人物、對話、情節等口述給全班同學聽;也可以用筆述的方式,完成后統一交給教師,由教師統一檢查和評閱,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既能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話的習慣,又能訓練學生全面理解牢固記憶原話并準確復述的能力。
2.聽文聽話辯誤能力訓練
準確的辯誤能力,包括語言辯誤、詞語辯誤、語句辯誤、思想內容辯誤等。在訓練學生學習“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轉換時,我就有計劃地組織各種錯誤類型的材料。如“我把蘋果吃了”“蘋果把我吃了”“蘋果被我吃了”‘我被蘋果吃了”等,由教師口述要求,學生聽后指出錯誤類型,并作簡要評析。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對聽話教學的要求和內容已經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只是沒有被有些老師重視而已,學生呢?由于缺少必要的訓練,聽話時抓不住重點,聽不懂含蓄的話,他們的聽話能力有待提高。聽力能力的高低,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敗與發展程度。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站在時代的最高點,堅持以人為本,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和社會。在開放多元的世界中勇敢地展現自己,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總之,聽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薇,新祥.小語教學中:聽話訓練淺談[J].教育科學論壇,1996(1):13.
[2]沈加秀.淺談小學語文課聽話·說話教學[J].文理導航旬刊,2013(z1).
[3]江英.淺談“聽話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軟件(電子版),2013(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