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潔蘭
摘 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理念,是課程實施的重點,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重點要求和深切呼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語文教學進入網絡教學時代,語文學習活動更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價值,學習方式必須全面更新。
關鍵詞:網絡教學;學習方式;語文學習
人類社會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教學(E-learning)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學習世界,并為任何愿意獲取知識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這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教育模式,也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它既給語文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動力,也給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課題——網絡時代的課堂教學如何改革,網絡時代的語文學習如何進行。
一、網絡時代的語文教學
網絡教學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諸多深層面賦予了教學以新的含義,使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的特性。
1.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網絡教學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老師的備課實質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創作過程。這一過程能使教師獲得創造的自由,更能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與進步,使教師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職責,增強從業的效能感和價值感。
2.教學內容的整合性
通過提供對現有多種資源進行再次利用的技術方式方法,實現對知識信息不斷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和整理,教師可以成為真正用心于教學的專家。
3.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學生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學習語文教學領域的最新知識,并能得到專家提供的“個性化”的教學指導;語文教學的內容、教材、教學手段及考試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異,充分實現語文的個性化學習。
二、網絡教學下的語文學習方式
隨著語文網絡教育的發展,語文學習方式注重于學生自主探究、實踐體驗、觀察積累、合作交互的多元、多維學習方式并舉。
1.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一切生活空間,包括網絡空間都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同時,在學習形式上,強調“實踐性、研究性、體驗性、觀察性及個性化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2.選擇性學習
選擇性學習主要方式是按“消費需要”進行學習:一是圍繞教材中的作者、體裁、時代背景,按需要把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選擇讀物,比如學習《跳水》,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選擇對《窮人》《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等內容進行拓展性學習;二是圍繞某一研究課題,按課題的目的與要求進行有選擇的資料搜索;三是針對某一問題,為了求得某一問題的答案而進行的選擇性閱讀。另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日常生活需要而選擇學習材料。
3.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主要包括兩種學習方式:一是探究性閱讀,即以“問題”為核心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閱讀。二是研究性學習,它是在“探究性閱讀”的基礎上,加強對課外的實踐,是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或領域溝通的探究。例如學生學習《冬眠》后,開展關于動物冬眠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冬眠動物的種類、冬眠與環境、冬眠與物種遺傳等課題研究。
4.交互性學習
利用網絡,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一篇作品特定的文化傳統背景、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當地的人生遭遇背景等資料,與作者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交流,或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其他同學或讀者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資料傳遞與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的傳遞與交流、學習評價的傳遞與交流等雙向多元的“交互性學習”活動。
5.合作性學習
學習以“合作性學習”為基本形式。從師生合作來看,多媒體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系,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容易建立同學或共學關系,促進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從學生之間合作關系來看,多媒體網絡教學為學生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交流商議、集體參與等實現合作學習。
總之,網絡教育下的語文學習,亦如網絡信息一樣,是多元的、整合的。綜合性學習、選擇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交互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只是其中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之例,個性化學習、觀察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積累性學習以及體驗性學習,也是網絡教育下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許序修.語文素質教育與語文教育現代化[J].課程·教材·教法,2000(7).
[2]應俊峰.研究型課程[J].教師之友,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