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姣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倡開放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但是當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效果不理想。通過分析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
一、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現狀
1.學生缺乏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在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中,喜歡探究數學問題的學生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大部分是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大部分學生缺乏探究問題的興趣,他們很難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更談不上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了。學生都等著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導致學生遇到問題時,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在探究中不善于發現問題
在數學探究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甚至誤認為這是在做游戲,動手操作時忘記了思考,忘記了探究的問題。在探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
3.學生對探究的問題缺乏思考深度
調查顯示,在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喜歡與同學交流數學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不加思考,就急于去和同學交流。這就很容易導致對探究的問題缺乏思考深度,很多時候學生交流的意見或者文不對題,或者流于形式,探究效果不理想。
4.學生對探究的過程不重視
對于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只有部分學生能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結果。很多學生認為探究的過程不重要,知道結論,并通過結論能解題,能考高分是關鍵。這種思想已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1.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
數學知識的探究源于數學問題,數學問題的產生離不開數學情境。創設恰當的數學教學情境,挖掘數學教學情境與數學問題的內在聯系,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通過創設情境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創設數學教學情境要注重趣味性原則,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書數學興趣,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營造活潑的教學氛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2.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規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師應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還原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自主合作探究以構建學習小組為基礎,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合理公正地分組,保證每個學習小組的實力相當,在小組競賽時能公平競爭。在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對于學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耐心指導,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作用,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效率。
3.加強鞏固練習與反思總結
在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當一堂課的新知識教學完畢,教師應布置一些當堂練習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教師教學完“圓的面積”時,可以設置以下練習題來鞏固新知?;A練習:一個圓形的花壇,半徑是20米,求花壇的面積。變式練習:課件出示草地上木樁上拴著一頭牛,拴牛的繩子長10米,牛吃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拓展練習:把一幅面積為4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畫剪成一幅最大的圓形圖畫,這個圓形圖畫的面積是多少?
教學反思和教學總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的再現與總結,有助于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化和吸收,能幫助學生總結和掌握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經過教學反思和總結,能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及時調整和修正。這一環節主要是由學生來回顧探究新知識的過程,并提出心中的疑惑,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和答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通過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加強反思總結與鞏固練習,能使探究式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鄒玉蘭.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現狀[J].科技風,2013.
[2]李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分析[J].學周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