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菊
摘 要:小學作為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學生接受基礎文化教育的起點,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應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學科之一,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此,對小學數學教與學的“閱讀”新方式進行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數學故事;教學技巧;邏輯思維
當前階段,為適應社會發展對教育行業提出的現代化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對數學教學課程的興趣,教師應針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優化授課技術,強化課堂管理,將現代化課堂教學技術與實際授課經驗相結合,從而為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一、小學數學“閱讀”模式下的教與學探究
1.數學“閱讀”模式的重要性
教育行業的發展是以教授學生基本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階段的教學目標。現階段小學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還是教師對知識點、類型題作出詳細講解,學生被動理解知識點,然后使用題海戰術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提升做題的準確率的課堂授課模式。這種教育方法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反復用大量習題來印證數學的知識點,只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枯燥、無謂的課程印象,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下降。在此基礎之上,教育部門與數學教師為激發學生數學的學習熱情,強化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將“數學閱讀”的教育模式引入課堂?!皵祵W閱讀”使學生對知識的抽象認識轉化為更加生動形象的故事講解,在深化學生對課程理解的同時,也使得“閱讀”成為一種提升數學課程教育效果的新教學技術。
2.數學“閱讀”的應用
在過去,人們在提起“閱讀”時,首先會聯想到語言教學,數學課堂中的知識講解似乎與閱讀沒有什么關聯。然而,通過教育學家和具有多年數學教學經驗的教師的不懈努力,根據二者的潛在關系,將閱讀模式高效合理地應用于數學領域中,使之成為課堂教與學的新模式。具體來講,“數學閱讀”就是將數學知識點與數學邏輯思維模式帶入生動具體的數學閱讀素材中,通過巧妙融合達到挖掘學生數學潛力、強化學生數學學習動機的教學目的。為此,教育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數學閱讀”教育模式的推廣,鼓勵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加入到“數學閱讀”的教材故事編寫中,從而推動數學教育體制的發展與完善,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閱讀”中的數學故事
1.數學故事的具體例子
0和它數字兄弟的故事:動物森林里來了一群客人,它們的長相很特殊,于是森林園長獅子要求他們介紹一下自己,最先走出來的是一個竹竿,它介紹說:“我是1,像支鉛筆。”接著數字兄弟開始輪流介紹自己,像鴨子的2,像耳朵的3……一直到0,動物好奇地問道:“你們誰最大?誰最小呢?”這時9站出來,驕傲地說“我是9,我最大?!?低聲說:“我最小?!薄皩?,就是這個表示什么都沒有的0?!?用冷淡的口氣說道。動物看到0這么沒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突然他們發現一只大象掉進了河里,卻怎么也爬不上來。動物與數字兄弟想將大象救上來,于是他們組成最大的數字987654321,顯示了最大的力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也沒有把大象拉上來。這個時候,只聽見后面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道:“我也來試試。”它們一看是0,就同意它也來幫忙。數字兄弟重新組成數字9876543210,力量一下子就增大了10倍,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來了。動物都很感謝數字兄弟,同時也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們都來到0的身邊,對0道歉。數字兄弟也開始重視0,經常和它一起玩,0不再自卑了,它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的。
2.數學故事的應用效果
通過數學故事使學生了解了數字的排序變化對數值的影響,深化對相關知識點記憶的同時,也使數學課程講解更加趣味生動。經由相關教育學者與經驗教師的共同努力,現階段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改編的數學閱讀故事更加多樣化、趣味化。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根據基礎教材編寫的成套數學故事的書籍,一方面這些數學故事緊跟小學數學教育進程,成為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完成初級教育目標的重要教學輔助材料;另一方面,數學故事不僅在緊扣書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寓教于樂,實現了對抽象概念的具體化、簡單化的解讀,還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加深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了學生的聽課效率。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強化,也推進了“數學閱讀”在學校的開展進程,深化了初級階段數學教育模式的改革。為此,進行“數學閱讀”課題的院校逐年增加,課題實驗的目的在于:首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其次,將傳統的題海教學模式,轉變為以理解為主、訓練為輔的新型“數學閱讀”的教育模式,提升課堂教育的效率;再次,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強班級的數學文化建設;最后,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穩固的數學基礎。
三、小學數學“閱讀”模式的應用方式
為強化“數學閱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程度,我們總結了在數學課堂上進行“閱讀”的具體措施,主要可以分為“讀、用、寫、演”四種實踐模式。
這里的“讀”主要是指對于“數學故事”的閱讀。在傳統教育觀念中,閱讀是語文、英語等語言學科的教學手段,在數學課堂上的閱讀好像只能與題目、思索等概念進行淺層的聯系。然而,現在因為數學輔助材料“數學故事”的系統性編寫,使得數學課堂也可以采用“閱讀”模式進行知識的講解。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預習數學故事作業的形式,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有一個大體的掌握,激發學生的數學潛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用”的主體是教師。這里主要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例如,課前用——提高預習效果;課中用——增強抽象概念教學的直觀性、數學思想教學的實用性;課后用——鞏固學習成果、拓展課內學習內容、引領數學學習方向等。教師用“數學故事”引領學生開展數學閱讀,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趣味性。
寫“數學故事”并不是多難的事,教師和學生要積極撰寫數學故事。當你把自己關于數學的心得融于“故事”中時,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會進入一個新境界。
在發動學生“寫故事”的基礎上,我們再組織開展數學故事展演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數學故事創造性地表現出來。
讀數學故事,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直觀、有趣,實現了以讀激趣、以讀促思、以讀增智的目的,豐富了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更貼近學生、更吸引學生,并達成了課內、課外寫數學故事的效果,建立了一種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紐帶,提高了師生的數學表現力,為小學生搭建了數學能力展示的舞臺,在這里,學生將有機會生動展現數學的智慧、創造、嚴謹和美。
總之,加強數學“閱讀”模式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既是教育行業發展與改革的現代化要求,也是學生數學能力多元化發展、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濤.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讓數學綻放魅力讓學習成為樂趣[J].未來英才,2014(10).
[2]張學桃.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革新,2014(12).
[3]鄭紅娟.讓“閱讀”悄悄流淌讓“思維”慢慢拓展: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文理導航,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