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早志
摘 要:隨著新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推行,并且廣泛應用到各個科目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階段的數學也要響應新教育改革的理念,不但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教導出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品學兼優的學生。
關鍵詞:數學;德育;滲透;重要;策略
一、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分析
1.在課堂教學良好氛圍的創設中滲透德育
除了父母之外,老師就是學生接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群體,因此,老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觀念。學生可以通過老師在課上和課下的行為舉止,學習到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老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是要注重德育,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和生活中的雙重榜樣。
2.在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不斷建立中滲透德育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做小游戲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學習,并且能時刻留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然后及時引導學生找到答案,解開困惑。這樣的方式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師生之間將不會存在僵硬尷尬的關系,取之而來的是合理融洽,并且能互相敞開心扉的師生情誼。這是老師和學生之間自由平等、公正民主關系的最好體現。從此以后,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便于老師更好地掌握教學的情況。
3.利用數學的應用價值滲透德育
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實際應用風格的科目,老師的教學過程也是強化學生實際問題處理能力的過程。現實中的許多問題與個人的品格和素質相掛鉤,在進行這一部分的教學時,可以加入一些德育內容。
二、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1.充分挖掘素材,合理鉆研教材,將數學教學與德育滲透相融合
我國新課程改革對老師的授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授課方式使課堂過于枯燥,也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在新形勢下,老師要對傳統的教學做出相應的完善和提升。在備課時就要熟悉教材內容,充分發掘教材中可以應用新的教學方式的部分,然后創設出新的方式,比如案例法、游戲法和知識競賽法。將這些方式搬到課堂上,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課堂趣味化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本就比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課堂以外的事物所吸引,甚至枯燥的課堂內容會讓他們產生消極懈怠的學習心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另外,學生的德育也能得到有效開展,這是德育教學和數學課堂的有機結合,是教學的升華。
2.結合教學內容,利用教學過程,將數學教學與德育滲透相融合
數學教學中理論知識所占的比例較高,很多都是涉及對數字的運算和處理相關的內容,相比較而言,數學是一門不易開展學生德育的科目。這就要求老師要拓寬視野,充分運用發散性思維,敏銳捕捉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引入德育的關鍵點。數學教學一定要將德育滲透進去,將教學層次得到升華。老師可以創設出新穎的場景進行德育。比如,在開展學生的位置概念學習時,可以設計以下場景:你和好朋友龍龍去一家超市買東西。結賬時你在龍龍前面,你們中間隔著三個人,龍龍后面還有三個人。龍龍因為有急事著急回家,就換到了你的位置上,而你就需要到隊伍后面重新排隊。那么此時你和龍龍之間隔著幾個人?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和交流,不但能讓學生對前后位置的理解更加透徹,也能教育學生做一個遵守排隊規則的好孩子。這樣一來,就讓德育融入日常的數學教學中來。
3.教師示范導行,在數學習慣上下工夫,進行德育滲透
老師是學生學習和模仿最好的榜樣,因此老師自身要端正思想,明確態度,身體力行地起到學生的榜樣作用,從課上課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在課上,老師的著裝是最基本的因素,應整潔樸素,不能穿過于不正式的衣服。老師要講普通話進行授課,做好學生的普通話教育。同時,上課時老師要保持嚴謹的教學態度,教育學生在學習和做事時都要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在課下,老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并且注意自己的態度,在學生心中樹立慈愛的形象,并且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態度不要太過強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及時改正,而不是一味地培養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正確的德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尊師重教并且嚴于律己的學生,而不是因為害怕老師而不敢與老師交流,犯錯以后隱瞞不報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陳濤.淺談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4(8):16.
[2]鮑炳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新課程,2012(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