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
摘 要:近些年,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體育教學也在不斷變革,希望通過提高體育課堂效果來增強學生體質。如今,美國spark課程在全世界進行推廣,通過對美國spark課程和中國體育教學課程的對比,找出差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運用好spark課程的理念,優化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spark課程;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學生體質
現在國內的專家與學者對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前幾年美國spark課程引入國內,引起了一波學習spark課程的熱潮。但是在一線教師實踐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學生缺乏規則意識、場地不足、器材不足、音樂單一、存在安全隱患等。針對這個情況,如何正確運用spark課程的理念來優化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就顯得比較重要,本文將通過對比spark課程與現有的教學模式,發現不同點,并針對不足采用spark理念進行優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實驗的研究對象選取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96位,四年級學生98位,六年級學生96位。各年級選取相鄰的兩個班,一個為實驗組,一個為對照組。分組如下:二(1)班為實驗組1,二(2)班為對照組1;四(1)班為實驗組2,四(2)班為對照組2;六(1)班為實驗組3,六(2)班為對照組3。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參考了大量有關spark課程的研究,查閱了30余篇相關文獻資料,了解了國內對于spark課程的開展以及借鑒的研究現狀。
2.實驗法
采用同課異構的模式,以二(1)班學生為實驗組1,二(2)班學生為對照組1,四(1)班為實驗組2,四(2)班為對照組2,六(1)班為實驗組3,六(2)班為對照組3。同一年級的實驗組與對照組都由同一個老師進行授課,二(1)班、二(2)班都由蘇波執教體育課,四(1)班、四(2)班由劉超執教體育課,六(1)班、六(2)班由耿懷明執教體育課。盡可能排除干擾因素,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驗對比。
3.數據分析法
對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得出相應的結論,以證明研究的結果。
二、結果與分析
(一)spark課程的優勢
1.spark課程場地使用面積廣
spark課程場地使用面積大,不局限于一個小空間之內。以在籃球館上課為例,正常情況下,體育教師會用半片籃球場或一片籃球場進行教學,學生的活動都在籃球場這個正方形中間進行。而美國spark課程的場地會往外擴充到整個籃球館,在球館的墻面、角落設置一些障礙或者游戲等。
spark課程在場地上一般用四個立柱或其他標志物圈出一個范圍,沒有固定的點,沒有固定的上課隊形。spark課程經常會采用“小飛機”的模式,即學生原地雙手打開旋轉一圈,沒有碰到其他同學,就是自己的領空。學生可以隨意分散站位。這樣的上課模式大大減少了學生排隊的時間,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spark課程音樂使用多元
在spark課程中,音樂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運動的激情。音樂的節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通過對比實驗發現,普通的體育課僅在準備活動、游戲和放松環節三個部分配音樂。而spark課程在練習和活動中也會融入音樂。在spark課堂中,用音樂代替了傳統的哨子。音樂開始,所有人都要參與到運動中去;音樂停止時,所有人都要停止活動。
3.spark課程強化了規則意識
spark課程中,學生分散站位,自由組隊。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就需要有很強的規則意識。通過實驗發現,經過長時間學習spark課程的學生在遵守課堂紀律方面明顯優于普通班。
由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經過一個月時間,實驗組上課違反紀律的學生人數和違反紀律的次數都遠遠低于對照組。犯錯因素也減少了,主要是減少了講話與發呆的兩種因素。由于spark課程以游戲與娛樂為主,學生的注意力能較長時間集中在教師和課堂教學內容上,從而減少了違紀的情況,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低年級剛開始實施spark課程時,學生由于不習慣新的隊形,缺乏規則意識,犯錯人數與次數超過或接近傳統課。經過一個月的適應,學生逐漸養成了規則意識,上課的犯錯人數與次數都低于傳統課。
4.spark課程提高了練習密度
spark課程在隊形上沒有太固定的要求,大大減少了隊伍調動與變換所浪費的時間。這樣就極大地增加了練習的時間。spark課程以集體練習或兩人一組的練習為主體,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練習的密度。再配上音樂的節奏,讓學生暫時忘記了疲勞。
5.spark課程激發了學生興趣
傳統的體育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提出了很多辦法,例如:創設情境,增加游戲與比賽,配上音樂,教師的語言兒童化等等。而spark課程簡單明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自由組隊;從頭到尾都是游戲與比賽;音樂貫穿整節課;兩人一組的互動。
(二)小學體育課中spark理念的優化運用
1.用spark理念優化場地
spark理念的場地區域化可以改善小學體育課中場地混亂的情況。在江浙沿海地區,由于外來人口多,新市民只要有房產證就能就讀當地的小學。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小學的學生人數不斷擴大,學校的硬件條件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個小小的操場上擠滿了學生。學生運動空間不足,場面混亂,充滿了安全隱患。采用spark理念中區域化的場地模式,合理劃分好各班上課的活動區域,避免相互干擾。在相對安全的區域中,充分利用場地進行各項活動。
2.用spark理念優化音樂
音樂代替哨子是spark課程中的一個特色,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的特點就是口哨,看到脖子上掛著口哨的就是體育教師。而spark課程中,用音樂代替了口哨,除了教師講解與布置任務的時候沒有音樂,在其余的時間都放音樂。那么在運用的時候,首先,要提前準備好音樂,根據上課的環節、練習的內容等合理選擇音樂。其次,要培養學生聽音樂活動的習慣,以音樂的開始與結束為口令,能跟隨音樂的節奏運動。最后,音樂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避免影響到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
3.用spark理念優化常規
小學生受生理因素的影響,好動,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擾。特別是剛從幼兒園升上來的一年級學生,一向是教師最頭疼的。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講話,什么時候能動。那么這就需要我們花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采用spark課程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明確懲罰機制。在課堂上,根據學生違反紀律的程度,制定相應的懲罰內容。以二年級籃球課為例,當老師帶學生進行運球練習時,有同學故意去拍其他同學的球。這時,教師可以取消他運球的權利,等到下次活動時,再讓他參與。類似這樣的懲罰可以維護體育課的常規,也有利于學生規則意識的養成。
4.用spark理念優化教材
spark課程在美國也是主要針對低年級的兒童,帶他們玩,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并非任何體育項目都合適用spark的理念進行教學。比如武術、體操中的杠上運動等。但是可以把一些內容拆分,并融入各種游戲中。比如武術中的弓步、馬步等步行的練習,可以單獨拿出來,設計在模仿類游戲中,學生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去練習這兩個步型。還有很多教材內容需要巧妙地融入各類游戲中,這還需一線教師慢慢地去探索。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spark課程中的拓展場地,融入音樂,規則意識,高練習密度等理念是非常好的,這些理念可以保障一節體育課的練習時間、運動負荷與練習密度。
2.spark課程在小學低年段的教學中運用的效果較好,結合度高,隨著水平段的升高,采用spark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因素,合理融入spark理念。
3.spark課程在一線教師的日常課中還是很難實施,受場地不足、器材缺乏、學生規則意識不強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體育教師本身缺乏內生力,不愿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的內在因素也制約了spark課程的運用。
(二)建議
1.正確看待spark課程,認可spark課程理念的優點,如練習密度高,學生學習興趣高,不約束場地,節約上課時間等。
2.合理地在體育課中采用spark課程的模式,不能完全采用的課,也可以部分融入spark課程的理念。
3.在日常課中合理有效地用好spark理念,不要一味地模仿,要根據學校的情況、學生的情況、教學內容的情況,合理優化地采用spark課程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劉恒瑋.美國SPARK課程與中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2]王國鵬.上海市體育與健身課程與美國SPARK課程的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