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大禹小學)
摘 要:數學是一門集規律性、邏輯性、抽象性于一體的學科,這也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有效規避數學課堂的枯燥性,讓課堂充滿趣味,這一直是數學教育者熱議的話題,立足小學教學實情,探索相關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這句話也深刻揭示了“趣”字是整個課堂的主旋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因此,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打造趣味性課堂,讓學生真正走進“趣”,學進去,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引趣開端,情境導入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良好的教學開端、和諧的氛圍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提升學習興致有積極作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現代科技的教學優勢,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構建趣味性教學開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將課前準備的Flash動畫呈現在學生面前:一個平行四邊形被分割,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裁剪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變換位置拼湊成另外一個圖形(梯形),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刺激,提升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多媒體的指導,學生利用手頭現有的材料,如,小木棒、剪刀、直尺進行測量和操作,學生不僅討論得出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底邊和高之間的關系,還能說出自己身邊的這種四邊形,并且還動手畫了出來,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過程延續趣味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部分教師以滿堂灌、一刀切等教學模式為主,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成效可想而知。有趣的教學過程是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途徑,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續下去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旨在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共同交流的平臺,這種趣味性教學過程,有利于釋放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課時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在課堂上播放某超市一定時間段的客流量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4~6人最佳,并且給每個小組配置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組組長,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3.引導學生分組觀察、記錄。讓學生各司其職,有的負責觀察人的年齡,其他人負責記錄,最后整理制作成表格。讓學生這樣統計,有效避免了一個人觀察,應接不暇的尷尬情況。
讓學生按照以上步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堂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另外,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數學教師應當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內化吸收。整個過程趣味性十足,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合作的意識。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自主總結、自主提高。
三、教學收尾的趣味性
現階段部分數學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不能較好地完成收尾工作。這部分教師普遍認為,只要快速將教學目標完成,把該教的知識全部在一堂課講完就可以,所以導致他們在前期做的一切工作可能就會付諸東流。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做好課堂的收尾工作,開端有趣,結尾同樣也應有趣。
例如,在教學完“分數大小比較”這一章節的內容知識點之后,臨近下課,數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出幾道例題,1/3>1/4,2/5>1/5。首先,讓學生觀察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以及分母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數,然后提出問題。教師:“例題中的兩個分數比較大小,無論是同分母還是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都有一定的規律,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有什么特點?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又有什么特點呢?能不能不用計算,只看一眼就能分辨大小呢?”學生由于剛剛接觸這部分知識,不太熟練。這時,數學教師應當“故弄玄虛”:“老師有方法,用眼睛就能識別。”簡單幾個字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也為下一堂課做好了鋪墊。
總之,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重要意義。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自身的教學策略。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規避課堂的枯燥性,突出一個“趣”字,開端引趣,過程延續趣味,結尾引申趣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趣”,學進去。
參考文獻:
[1]楊代琴.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
[2]劉繼.如何聯系生活實際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6(2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