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占福
(吉林省德惠市邊崗鄉劉店村小學)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和求知的起點,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師探索的問題。結合運用激趣法的教學經驗,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幾點策略,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激趣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設“疑”激趣
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更傾向于直觀形象思維,需要教師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可設置一定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分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比例”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有關比的知識,然后將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舉例,然后教師展示一張紅旗的圖片,分別標出紅旗的長和寬,讓學生思考紅旗的長和寬的比例是多少,比值又是多少。讓學生隨著這個問題逐漸適應比例的學習步驟,并逐步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有利于學生今后借助比例解決與其有關的數學問題。
二、以“境”激趣
(一)游戲激趣,寓教于樂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發掘其中具有趣味的數學元素,創設合適的游戲情境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游戲教學中主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勤動手、動腦,手腦結合,以使課堂教學氣氛時刻保持活躍狀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圓”一課時,要求學生掌握圓的面積,教師單純講授知識難免讓學生感覺枯燥。這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一組一條繩子,上課時,同桌兩人要充當圓規,一個學生充當“圓心”,另一個學生圍繞圓心將繩子擺成圓形,讓全班的學生根據自己小組擺的圓形的大小,測量出圓的半徑,并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圓=πr2,利用圓周率π和半徑來求出各自小組圓的面積,最后進行匯總,以更好地掌握求圓面積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故事引入,吸引注意力
故事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創設故事教學情境,以便讓學生在聽數學故事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并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探索數學問題,進入到數學學習當中,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并鞏固以前學習的舊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以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難題。比如,在教學“千克、克、噸”一課時,教師預設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他們走得又累又渴,悟空便主動提出讓師傅休息,自己去找食物和水。悟空來到一個水果店里,得知西瓜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3元,悟空一共有48元錢,在全部花完的情況下,他可以買多少千克的西瓜和多少千克的梨?”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探究這道數學題,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以“競”激趣
良性的數學競賽會激發學生的好勝之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比拼當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有利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入競爭機制,創設良性的競爭教學,如“算式對對碰”“比一比,算一算”等,讓學生自主參與出題、解題的環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趣味性的課堂,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符合新課程發展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楊元順,朱大勇.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藝術,2014,37(88).
[2]楊忠華.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3(2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