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政虎
(南京市浦口區湯泉小學)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增強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課題。以互聯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為切入點,探析了互聯網對增強六年級語文教育效果的重要作用,期望為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關鍵詞:六年級語文;教學實效;蘇教版;互聯網
現在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語文課程改革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教育理念。全球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網絡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生活,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吸引著教育工作者的眼球。基于此,筆者積極開展了互聯網與小學語文教育結合的實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接下來,分別就互聯網與聽力教學、說話教學、寫作教學的相互結合進行具體分析。
一、互聯網+聽,增強聽力教學實效
增強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第一步是互聯網+聽,教師應當利用互聯網增強聽力教學實效。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類認識這個世界是從聽開始的,胎兒時聽母親的心跳;嬰兒時聽家人的呼喚,喜歡各種動物的聲音;少兒時聽周邊自然的聲音,聽社會環境的聲音,聽是人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能力。作為四項基本語言技能之一,增強聽力教學實效,也是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聽,學生學會與自然交流、與人交流、與社會交流,學會與社會和諧融洽相處。
互聯網與聽力教學有多種結合方式,例如在網上選取一些歷史故事小說,激發興趣,使學生認真傾聽,從而提高接收有效信息的能力;再如聽一段優美的文章范讀,要求給生字詞注音,了解文章大意,從范讀者的語氣揣摩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古詩篇幅較長,教學本課時,筆者從網上精心挑選了一段配樂朗誦音頻,請學生認真聆聽,標記下不認識的生詞,并分享聽到朗誦之后的感受。配樂節奏一經響起,學生馬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聆聽。音頻播放結束之后,筆者請幾位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說道:“這首詩歌的朗誦者語氣深沉含蓄,抑揚曲折,充滿了喜悅之情。”從學生的表述中,筆者了解到他們不僅正確接收了音頻中的信息,還能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非常值得鼓勵。
二、互聯網+說,增強說話教學實效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是功利主義橫行,成績唯上,說話能力培養自然也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重視閱讀教學,應試教育價值取向下的說話能力培養不足。語文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說話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017年是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23個年頭,漢語言文化中孕育了很多網絡語言,例如“牛掰”“我伙呆”“人艱不拆”等。一方面,這些網絡語言為漢語言文化增添了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小學生年紀小,語言學習水平和習得經驗有限,對于說話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的他們而言,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在網絡用語與規范用語之間建立清晰的屏障。一次教學中,筆者請學生說出幾個自己熟悉的成語,提及頻率最高的竟然是“人艱不拆”“累覺不愛”“不明覺厲”“十動然拒”這些網絡熱詞。身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筆者感到尤為痛心。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同樣有兩面,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對語文教育帶來的沖擊,教師應當保持清醒認識,凈化語言環境,加強說話能力培養,努力促使互聯網在語文教育中發揮正能量。針對教學班學生,筆者利用互聯網開展了如下說話教學實踐:
(一)復述表演
學《負荊請罪》一文,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內容。熟悉人物臺詞后,揣摩人物情感、性格特點,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二)學會概括
聽一段《魯賓遜漂流記》原文,說出本段完整的故事情節,概括起因、經過、結果。
(三)朗誦比賽
自選《我們愛你啊,中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某一篇作品,配樂朗誦。
這種說話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學中筆者也發現,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有時布置一些課外訓練時,難以一一檢查完成情況。考慮到現在微信、QQ、MSN等通訊軟件非常普及,筆者成立了班級學生群聊小組,請家長將學生說話內容錄音,發送至群聊小組。這樣可以起到監督作用,同時便于學生之間相互指正,共同進步,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互聯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三、互聯網+寫,增強寫作教學實效
互聯網為寫作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借助互聯網資源,學生可以汲取營養,積累寫作技巧和寫作經驗,逐步提升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互聯網搜集寫作信息;(2)查找范文,總結寫作思路,借鑒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3)建立“小小作品站”,在博客、微博上發表文章,接受他人點評指正。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寫作經驗,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完全可以在互聯網的輔導下自主完成這些寫作任務。
例如,以風景名勝為主題,要求寫一篇寫景文章。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我國名勝古跡圖片,了解景區特色。然后在百度輸入關鍵詞,了解其他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風景名勝的。積累好詞好句,掌握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基礎,此時寫作則文如泉涌,靈感不竭。教師批改之后,可以將作品發布至網絡,接受“路人”的評價。
互聯網對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大有裨益,但是一些時候,學生只需輕輕點擊鍵盤,就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成百上千的范文,部分學生直接復制這些范文,沒有認真完成作業。教師應當有效引導,在借鑒與抄襲之間為學生制定明確的界限。一旦發現偷工減料、抄襲的文章,必須嚴厲批評,端正學生寫作態度。否則,互聯網不但無益于寫作教學質量的提高,反而產生了負面影響。
“互聯網+”教育模式將互聯網成果與教育深度融合,對于推動基礎教學課程改革、增強語文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種教育趨勢,影響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方面面,必將在新課程教學改革領域開辟出一片嶄新的領域。以上是筆者對增強六年級語文教學實效性提出的粗淺意見,除了文中提到的利用互聯網增強教學實效性之外,眾位教學工作者還提出了其他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博采眾長,汲取他人優秀教學經驗,為我所用,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祝小偉.小學語文“互聯網+”教學趨勢發展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7(11).
[2]劉澤蘭.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分析[J].中小學電教月刊,2014,10(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