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橋頭小學)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藝術素養的培育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美術教學在小學教學階段的地位也隨之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有其專屬特點,教師應結合這些特點,認真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主觀能動性。圍繞農村美術教學特點,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興趣
有效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和美術素養,提高小學美術教育水平,是小學美術教師的重要責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胱寣W生學好美術,教師就要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和“要學好”,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感悟力得到提升,創造潛能得到開發。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特點
在農村教育領域,因地域特色、家長觀念、物質條件和精神生活的差異,美術教學中的問題呈現普遍的特點。
一是家長受傳統觀念限制。受農村地域環境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家長普遍偏向于孩子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認為美術知識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多少用處,是一種多余的課程,只需敷衍了事即可,導致學生對美術課程也普遍忽視,更別提學習興趣。
二是學生美術基礎基本為零。因為學生家長的忽視和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不理想,致使農村學前美術教育被看成單純的涂畫游戲,新入學的學生美術基礎嚴重匱乏。
三是教學載體相對有限。農村相較于城鎮來說,物質條件相對較差,教育機構的軟硬件設施投入也相對不足,美術教學載體的投入更是有限,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是藝術氛圍較弱。由于農村的日常精神生活相對匱乏,導致整體缺少藝術氛圍,學生雖身處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卻對藝術之美習以為常,難以在藝術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對美術課程也是興趣索然。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1.積極實施賞識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賞識教育,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手段,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驅動學生對學習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精力和熱情。
農村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相對薄弱,他們要么對美術的認識不明確,認為美術就是涂涂畫畫,要么認為美術十分晦澀,難以掌握實施的要領,從而對美術缺乏自信心。在這兩種情況下,學生自身對美術存在忽視、抵觸甚至放棄的態度,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運用賞識教育,用心發現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發現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的優點和亮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賞識,讓學生體驗被認可的快樂與自豪之感。這樣一來,學生才會期待每一次美術課,期待每一次的創造成果和勞動成果,學生能被肯定和賞識,才能有效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
2.積極開展體驗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悟力
農村具有淳樸可愛的民風、清新幽靜的環境和原始優美的自然風光,這些都是藝術創造的良好場地。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有效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資源,經常組織學生到戶外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畫一畫,讓學生在大自然和生產生活中發現美感、調動思維、豐富想象,體驗藝術帶來的美好的感官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對藝術之美的觀察力和感悟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3.積極組織展示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鑒于農村小學在美術教學載體上的投入不足,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名師名畫的展示活動,通過學生與經典優秀美術作品盡量多地接觸,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術素養的熏陶,同時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講解,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滲透。另外,教師還可以挑選有特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一方面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探索、求新的品質,另一方面,用身邊人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更積極地在繪畫實踐中投入熱情和時間。
小學生具有無可比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美術教師應該肩負美育的職責,緊密結合農村小學的基本狀況,深入研究農村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特點,運用賞識教育、開展體驗教育、組織展示活動等手段,增強學生在美術領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的繪畫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推動素質教育在農村區域的深化。
參考文獻:
[1]康靜.如何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J].考試周刊,2014(73):180.
[2]倪靜.激發興趣,扎實開展農村小學美術教學[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2):62-63.
[3]陳霞.快樂學美術:讓樸實之花在課堂上爭相開放[J].美術教育研究,2015(20):131.
[4]劉俊玲,田秀英.淺談偏遠農村小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J].新校園,2016(9):54.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