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丹
摘 要:初中美術鑒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初中美術課堂的特點出發,為讀者介紹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內涵,簡單地探討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上如何營造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為美術課堂教學提出借鑒,以此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初中美術;意境
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美術課堂已經在初中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的美術課堂教學已經從輔助課程轉變為主要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教給學生如何欣賞中國畫以及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掌握初中美術繪畫技能。
一、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內涵
中國山水畫獨成一系的關鍵就在于中國山水畫獨特的寫意風格,其畫面展現的絕非僅僅只是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在于表明作者的意境。所謂意境是一種單純精神領域作者表達情感的形式,這種情感的賦予使畫中的花鳥魚蟲不再拘泥于紙面,而是更加氣韻生動,富有動態美。畢竟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的就是動靜皆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只有這樣才能賦予畫作真正的生命和價值,讓觀賞者感受到單純描摹所不能表述的自然之美,體會作者筆觸下蘊含的所想所感。
據考證,意境從魏晉南北朝就開始孕育直到唐朝才正式誕生,并受到傳統佛教禪宗理論的重大影響,甚至其內涵的形成也離不開古代哲學的發展,因此,雜糅了眾多文化流派精髓,并經不斷思想碰撞的啟發而最終形成的意境,本身就是中國山水畫的藝術。一幅沒有意境的中國山水畫就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身體軀殼,縱觀古今,眾多的文學大師都對山水畫的意境內涵做了不同深度的闡述。例如,北宋年代作為皇家專供畫師的郭溪就曾將意境的內涵細分為“可居”“可游”“可望”“可行”四個方面,其中的“可居”“可游”更為山水畫作中意境內涵最重要的環節。還有南朝畫家宗炳“應目會心”的獨特畫作意境論,認為意境的內涵就是畫家在創作時,主動融入于畫作中的神思情感、哲學內涵又或是人生道理。
綜上所述,意境內涵的實質就是畫家賦予山水畫的生命力和傾訴力。讓山水畫中的景觀具有動靜皆宜的自然美感,觀賞者在欣賞畫作美麗靜觀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畫作自身的傾訴力,體會畫家的情感,提高自身的藝術領域力。
二、初中美術課堂如何營造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一)讓學生動手臨摹,感受國畫魅力
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一種個性化而又符合其藝術審美的語言來實現情景或者物向的表達;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著名的中國山水畫進行臨摹,從而直接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讓學生自己從中國山水畫中領略其意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再加上宣紙在繪畫時所展現的特殊魅力——可以將學生在宣紙上的墨滴展現出千變萬化的圖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切身感覺到繪畫中國山水畫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領略山水畫本身蘊含的意境,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感受中國山水畫的魅力,從而營造出屬于學生自己的中國畫意境。
(二)使用多媒體將山水畫與畫面結合
在營造中國山水畫意境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集聲音、信息、視頻、圖像為一體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初中美術繪畫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傳統美術課堂中國山水畫教學相比,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中國畫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中國畫的魅力,營造出中國畫特有的意境。例如,在美術課堂中欣賞徐悲鴻的作品——《馬》,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技術將作品投放到投影儀上面,表現出每一匹駿馬的形態,使學生感受到馬的雄健與生機和徐悲鴻的高超繪畫技巧。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初中美術課堂中,要想營造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首先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對中國畫的想法以及意見,讓學生積極思考,領略中國畫的魅力。另外,因為學生自身水平有限,在欣賞中國畫的時候難免會受到自身的限制無法分析出中國畫作品中的主要特點,教師在此時一定要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案,因材施教,積極鼓勵學生,并且開展與中國畫相關的一些活動,為中國山水畫意境的營造奠定一定的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課堂雖然在初中是作為一門選修課程來學習,但是它在學生綜合發展過程以及陶冶學生情操中是極其重要的。初中美術課堂中國山水畫意境的營造更是對學生的情感審美有一定的幫助,因為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可以抓住自然形象中極具有詩意的特點如虛實結合、情景交融、以景傳情、與情于景等,從而產生出余音繞梁的韻味,使學生在中國山水畫中領略無限的藝術意蘊。
參考文獻:
[1]彭志琪.隋唐青綠山水畫主觀性色彩的特征與運用研究:以《明皇幸蜀圖》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3.
[2]郝光鑫.印象派油畫和黑龍江寫意風景畫的差異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