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初
摘 要:在近幾年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成為眾多教師研究的話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對教學效率的提升、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及師生關系的改善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如何授課來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呢?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互動;高效課堂
一、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做到師生平等
師生平等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置身于“教育領導者”的位置,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學習,那么學生根本不敢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建議,課堂也只是教師的獨角戲,又何談有效互動呢?因此,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從而有利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有效引導。如,在教學“解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如果一味地強調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有幾種并要求學生記住,學生肯定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是如果教師能夠以“下面咱們來學習一下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我給大家列舉一個方程組,大家比賽看看誰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來好不好”這樣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肯定會更強烈。教師只有改善自己的語言方式并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才能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因此,在新形勢下,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而實現有效的互動教學。
二、利用舊知識開啟新教學,實現師生有效互動
研究表明,學生對一知半解的問題的探究欲望更強烈,因為他們對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成功的幾率更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學。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可以用已經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行引申,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誰還記得一元一次方程如何解呢?”這是學生學過的知識,他們回答起來肯定更有信心,緊接著教師可以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去想“一元一次不等式與方程的區別”,并讓學生自由發言。無論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都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針對性指導,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三、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數學課程應該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知識的傳播,總是一味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使學生成了被動者,師生之間也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建問題情境來加強交流,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如,教師在教學“概率”時,可以播放一個“表演者隨機從裝有5個黃色球和10個白色球的袋子中取出球”的視頻,等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問學生:“大家覺得會取到哪個顏色的球呢?為什么?”這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有的學生會回答:“會取出白色的球,因為袋子中白色的球數量更多一些。”而有的學生則會回答:“不一定取出的是白色,雖然黃色球的數量比較少,但是不代表它不能被取到。”教師創建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踴躍發言,這種形式不僅能夠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更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讓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教學。
四、有效評價,激勵學生
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僅體現在問題的解決方面,它同時也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相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視,心理上都需要成就感,成就感是他們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因此,身為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這個心理,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如,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一大難點,教師在針對這個知識點對學生提問時,常常有學生不知所措,如果教師這時一味地指責、批評學生,學生會更加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是無效互動。但是如果教師對學生加強引導并鼓勵學生繼續探究,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更濃厚。我們依舊拿二次函數的提問來進行舉例,教師如果能夠以“這個問題確實有難度,你沒有回答出來也不能怪你,我給你一點提示你再想想”這樣的形式來安慰學生、鼓勵學生,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肯定會更強一些,他們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勇氣,當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教師進行探討時,教學質量自然就提升了。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加強引導,提升教學效率。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提升教學質量成為眾多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那么就初中數學的教學而言,教師應該如何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保證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呢?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不斷改善互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家權.關于初中數學互動教學的幾點認識[J].新課程(上),2013(1).
[2]李熏新.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互動性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考(綜合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