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萍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使數學實踐活動由課外走進課內,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它充分展現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以及思考性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探索和實踐的學習渠道。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學習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數學“綜合與實踐”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它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推理、驗證,獲得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開展操作活動,獲取實踐真知
要想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教師既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還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能力設計便于學生操作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切實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在教學“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課前,我告訴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同學們先在課外完成,可以一個人完成,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平時這樣的作業很少,學生感到很新鮮,都躍躍欲試。我便要求學生先預習教材內容,然后收集圖形、觀察特點、尋找并畫對稱軸、創作軸對稱圖形或找出生活中的實物,這樣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向生活,他們用極具個性的拍照、繪畫、采集等方式尋找到了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學生親自實踐了,感官印象深刻了,所學知識也就牢固了。
二、創設展示活動,開發創新潛能
布盧姆曾經提出: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有效的幫助,95%以上的學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并達到高水平的掌握。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創新潛能可以開發,問題是教師能否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能否把學生真正推到這樣的境界。課堂是教師施教、學生求學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將創新意識貫穿始終。如:學習了“圓的認識”和“軸對稱圖形”之后,有這樣一個練習:“利用圓規和三角尺,你能畫出下面這些美麗的圖案嗎?”題中共有四幅圖,都是由圓、半圓組成的,學生練習時興趣盎然。我趁熱打鐵組織他們開展了“我是小小設計師”活動:我先向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校園平面圖,并對學生說:“這是老師設計的一個美化我們學校的平面圖,如果讓你重新設計,你有更好的創意嗎?請展開想象利用學過的圖形,將自己的設計用簡易的圖紙展示出來,可以和同學合作,也可以獨立完成。”當我宣布開始之后,同學們有的獨立思考,有的積極討論,有的謀篇布局……初稿形成之后,他們又進行了修改,有的考慮到了美觀性,有的考慮到了實用性,有的甚至考慮到了實施的難易程度……之后,我又鼓勵他們給自己的書房或者臥室設計一個平面圖。這樣的實踐活動課既讓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潛能。
三、再現情境活動,激發責任意識
“數學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于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實際出發,使學生真正了解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責任意識。如,教學“節約用水”這節內容時,我先播放公益廣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然后利用課件連續呈現幾幅部分地區缺水的生活場景圖,在播放過程中,學生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開始竊竊私語……學生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內心深處發出要“節約用水”的呼喊。看到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便說:“這時候你們最想說什么?”全班學生都顧不得舉手就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以后要節約用水,再也不浪費水了!”“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非常嚴重,請同學們說說,你看到了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學校二樓水房的水龍頭壞了,時時漏水。”“我家伙房的水龍頭也壞了,也在漏水。”……我費了好大的勁才讓他們安靜下來。便問:“課前老師讓你們找一個漏水的水龍頭,量一量一分鐘漏水的量,你們量了嗎?”“我測了我家水龍頭一分鐘漏水一酒杯。”“我測了學校水龍頭一分鐘漏水半杯子。”“我測了我家水龍頭一分鐘大約漏3毫升水。”多么細心的孩子呀!我順勢引導說:“3毫升雖然不到一小口,可我們就以每個水龍頭每分鐘漏水3毫升來計算,一天,一個月,一年要漏掉多少水呢?”幾分鐘后,學生有的長聲驚嘆,有的表情凝重,有的重新計算……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節約用水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應運而生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要想使綜合實踐活動達到爐火純青的效果,則需要教師不斷去探索更先進的方法,不斷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姜明紅.關于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設計與研究”(編號GS〔2016〕GHB1697)研究成果。